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记牒的意思、记牒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记牒的解释

亦作“ 记谍 ”。史册;文字记录。《三国志·蜀志·宗预传》“我六十何为不受邪” 南朝 宋 裴松之 注:“臣 松之 以为 芝 以年啁 预 ,是不自顾。然 预 之此答,触人所忌,载之记牒,近为烦文。” 南朝 梁 沉约 《<佛记>序》:“含灵万品,既非记谍所穷;物物禀生,岂伊积尘能计。” 唐 岑文本 《拟<剧秦美新>》:“摛记牒於无穷,播歌诵而盈耳。” 明 汤显祖 《太学同游记叙》:“维时人士波涌,然无记牒,久而遗忘,固人情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记牒”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历史文献价值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代记载事件的文书或档案。根据《汉语大词典》的解释,“记”意为记录、载录,“牒”原指古代书写用的竹简或木片,后引申为官方文书或谱系文件,二者组合后特指以文字形式保存的史料或凭证。例如《后汉书·祭祀志》中“宜以记牒形式存于兰台”,即指将祭祀仪轨以文书存档于官府机构。

从词义演变角度看,“记牒”在唐代以前多用于官方档案记录,如《南史·徐勉传》记载“凡所掌记牒,皆有条贯”,强调其系统性和权威性。至宋元时期,该词逐渐扩展至家族谱系记载,如《朱子语类》所述“家谱记牒,所以明世系也”,体现其记录功能的延伸性。现代汉语中,该词主要作为历史文献学术语使用,例如中华书局出版的《古籍整理术语汇释》将其定义为“古代登记户籍、事件的簿册”。

网络扩展解释

“记牒”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jì dié,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文献中有以下解释:

基本含义

“记牒”指史册或文字记录,多用于古代文献中表示对事件的书面记载,如史书、典籍等。部分来源(如)提到它也可指“信件或便条”,但这一用法在权威典籍中较少见,可能为现代引申义或误用。


详细释义

  1. 词义解析

    • 记:记录、记载;牒:古代文书或簿册。合指通过文字留存的内容。
    • 同义词:记谍(“谍”通“牒”,意为简札、文书)。
  2. 经典出处

    • 《三国志·蜀志·宗预传》注(南朝宋·裴松之)提到:“载之记牒,近为烦文”,指将事件写入史册。
    • 南朝梁沈约《〈佛记〉序》中:“既非记谍所穷”,强调文字记录的广泛性。
  3. 用法示例

    • 唐·岑文本:“摛记牒于无穷”,意为流传史册于后世。

权威性辨析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三国志》等原始文献或权威词典(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败行抱负痹民栟闾不类唱造赤马创优出锋春秋笔法代杖丹忱恶沱法喇法吏凡胎肉眼風動工具峯岚敷衍搪塞工序关席过水函授生江界京韵大鼓禁护跽坐空假赖帐逻辑思维蒙保墨水南山三壮士能术潘县僄弃强食铅红铅条前贤蕉萃切镂清糟企想颧辅慴伏设极沈穆水床水引饼厮锣死权死生荣辱痰气同羁望而却步下的香楠木鲜腴谢兰燕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