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椒花颂的意思、椒花颂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椒花颂的解释

《晋书·列女传·刘臻妻陈氏》:“ 刘臻 妻 陈氏 者,亦聪辨能属文,尝正旦献《椒花颂》。其词曰:‘旋穹周迴,三朝肇建。青阳散辉,澄景载焕,标美灵葩,爰採爰献,圣容映之,永寿於万。’”后遂用为典实,指新年祝词。 唐 戴叔伦 《二灵寺守岁》诗:“无人更献《椒花颂》,有客同参柏子禪。”亦省作“ 椒颂 ”。 清 王龙文 《白下僧寮同缓耳守岁兼东杜于皇》诗:“改岁生千虑,诸天转一乘。《阳春》迎 楚 客,《椒颂》祝良朋。”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椒花颂是汉语中的一个典故性词汇,特指新年祝酒辞或元旦应景的颂文,尤指女性创作的贺岁作品。其核心含义与古代元旦习俗及女性文学表达密切相关,具体解析如下:


一、本义溯源

“椒花颂”字面指以“椒花”为题的颂文。“椒”指花椒,古人认为其性温香烈,可辟邪祈福。汉代起有元旦饮椒酒(以花椒籽浸泡的酒)的习俗,寓意吉祥长寿。《荆楚岁时记》载:“俗有岁首用椒酒……又折松枝,男七女二,以献尊长,云‘献寿’。” 而“颂”是古代以颂扬为主的文体。


二、典故出处

典故源于《晋书·列女传》:

刘臻妻陈氏,聪辨能属文。尝正旦(元旦)献《椒花颂》,其词曰:“……标美灵葩,爰采爰献。圣容映之,永寿于万。” 陈氏在元旦向君王献颂文贺岁,后世遂以“椒花颂”代指新年祝词,尤重其女性创作背景。


三、文化内涵

  1. 岁时象征

    椒花为元旦节物,颂文承载新年祈福、驱邪迎祥的民俗意义,反映古人自然崇拜与时间仪式感。

  2. 女性文学表达

    作为早期女性创作的典范,“椒花颂”成为才女应制文学的符号,如清代汪端诗云:“欲续椒花颂,频占荻字书。”

  3. 礼仪功能

    唐宋时期,宫廷与士大夫家族延续元旦献颂传统,如杜甫《杜位宅守岁》言“盍簪喧枥马,列炬散林鸦……谁能更拘束?烂醉是生涯”,隐含节庆献颂场景。


四、文体特征

作为颂体分支,“椒花颂”需符合以下规范:


参考文献

  1. 《晋书·卷九十六·列女传》

    中华书局点校本,1974年.

  2. 宗懔《荆楚岁时记》

    山西古籍出版社,2003年.

  3. 彭定求《全唐诗》卷二百二十五(杜甫诗)

    中华书局,1960年.

网络扩展解释

“椒花颂”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个典故性词汇,其含义和背景可从以下方面解析:

一、词源与出处

“椒花颂”最早源于《晋书·列女传》,记载晋代刘臻之妻陈氏在正月初一(元旦)向君王献上一篇名为《椒花颂》的祝辞。该颂文以“旋穹周迴,三朝肇建”开篇,赞颂新年伊始的祥瑞,并以“圣容映之,永寿于万”表达对君王长寿的祝愿。

二、内容与象征

  1. 颂词主题:以椒花为意象,椒花(花椒的花)在古代象征芳香、辟邪和吉祥。陈氏通过椒花寄托对君王的祝福,如“标美灵葩,爰采爰献”暗喻品德高尚。
  2. 节日关联:因创作于正月初一,后世将“椒花颂”与春节习俗结合,成为新年祝词的代称,如唐代戴叔伦诗云:“无人更献《椒花颂》”。

三、文学影响

此典故被广泛用于诗词创作:

四、衍生意义

部分文献(如)提到“椒花”与“椒房”(代指后妃)的关联,但此释义与“椒花颂”的典故无直接关系,需注意区分。

“椒花颂”是以椒花为载体的新年祝词,兼具礼仪性和文学性,反映了古代节庆文化中“以物寄情”的传统。其核心意义始终围绕祝福与赞颂,晋代以降成为文人常用的经典意象。

别人正在浏览...

百家衣苞蒙饼定操作台阐士悴贱翠尖存定当行本色单式编制颠动调画钓艇迭意邸寺洞主都辇風品高旻公执贵贱无常海盟山咒捍屏后善僦功旧手开荤两重阳棂星灵舆六案谩都歌摸不着边囊括无遗啮指帔巾辟禁丘木却行屈原如云三院纱窗恨烧煳了卷子霜鹗水曹郎说下岁在龙虵太初历苔脯谈若悬河通用字頽替土田伪冒五帝坐悟主祥树香桶儿消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