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脯的意思、苔脯的详细解释
苔脯的解释
水苔晒干为脯,可食。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十·陟厘》﹝集解﹞引 寇宗奭 曰:“陟釐,今人乾之,治为苔脯,堪啗。青苔亦可作脯食,皆利人。”
词语分解
- 苔的解释 苔 á 隐花植物的一类,根、茎、叶的区别不明显,常贴在阴湿的地方生长:青苔。苔藓。苔原。 苔 ā 〔舌苔〕舌头上面的垢腻,由衰死的上皮细胞和黏液等形成,观察它的颜色可以帮助论断病症。 笔画数:;
- 脯的解释 脯 ǔ 肉干:鹿脯。兔脯。 水果蜜渍后晾干的成品:果脯。杏脯。 笔画数:; 部首:月;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苔脯(tái fǔ)是汉语中的一个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从构成词素解析。
- “苔” 指生长在阴湿环境中的苔藓类植物,《说文解字》释为“菘也,生水中小者”,强调其自然属性;
- “脯” 本义为肉干,后引申为干制食品,《康熙字典》注“凡物之干而腊者皆曰脯”;
- 合成词义 为以苔藓为原料制作的干制食品,多见于古代文献中对特殊食材的记载,如明代《食物本草》提及“石苔可作脯,疗热毒”。
该词现代多用于文学或历史语境,例如描述古代山居饮食或地方风物,具有文化意象特征。
网络扩展解释
“苔脯”是一个汉语词语,其含义和相关信息可综合解释如下:
1.基本定义
苔脯指水苔晒干后制成的脯状食品,属于传统食材。其名称由“苔”(指水生或阴湿处生长的苔藓类植物)和“脯”(指干制的肉或植物)组合而成。
2.来源与历史记载
-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十·陟厘》中引述寇宗奭的记载:“陟釐,今人乾之,治为苔脯,堪啗。青苔亦可作脯食,皆利人。”说明古代已有将水苔加工为脯食用的做法,并认为其有益健康。
3.结构与读音
- 结构:汉字“苔”为上下结构,“脯”为左右结构。
- 读音:拼音为tái fǔ(注音:ㄊㄞˊ ㄈㄨˇ),部分资料可能误注为“pú”,但主流读音为“fǔ”。
4.用途与特性
- 苔脯可作为食物直接食用,古代文献提到其具有“利人”的特性,可能指一定的药用或保健价值。
- 制作方法为将水苔(如陟釐、青苔等)晒干后加工成脯状,便于保存和食用。
5.现代认知
现代汉语中,“苔脯”一词较少使用,更多作为古籍或传统饮食文化中的词汇出现。其具体种类和加工方式可能因地域或时代有所不同。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相关植物学考据,可参考《本草纲目》及古代食疗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安份守己百涂闭禁鄙碎伯理抽纱服装川归皴瘃颠台低色贰言分花约柳氛围福音关閈固执成见涵受花鼓戏驩乍划行呼图克图家的挢枉过正激烦擽陈练练列女旅资满江红(怒发冲冠)磨佗子盘羊跑电嫔物倾仆器性曲长软乎乎入赍三江七泽沙鹘上遐芟秋摄缕升力时乖运乖试花霜路水冲泰乙铁板铜弦突飞妥绥兔缺蛙蝈五陵气乌帽飨宴小支西陵峡嬉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