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以互相换用的汉字。《汉书·高帝纪上》“因説 汉王 烧絶栈道,以备诸侯盗兵,亦视 项羽 无东意” 唐 颜师古 注:“《汉书》多以‘视’为‘示’,古通用字。”
通用字是汉字使用中具有互换或共通性质的一类字,其解释可归纳如下:
基本定义
通用字指在一定语境下可以互相替代使用的汉字,这种替代通常基于同音、同义或古今演变关系。例如“耐”与“能”在古代文献中常互换使用(如《管子·入国》中的“耐”替代“能”)。
主要类型
使用范围
通用字覆盖出版、辞书编纂、信息处理等领域,其范围大于常用字。现代通用字表(如《现代汉语通用字表》)收录约7000字,排除生僻字、专用字(如姓氏、科技术语用字)。
数量稳定性
从商代至今,通用汉字数量维持在5000-6000左右,近年标准化字表(如《通用规范汉字表》)延续了这一规律。
如需更全面字表,可参考《现代汉语通用字表》。
通用字是指可以在不同的语言或文字系统中广泛使用的字形或字母。它们具有一定的共通性,能够被多种语言所识别和使用。
通用字的拆分部首是广,拆分笔画为3划。
通用字起源于古代汉字,并在不同的语言系统中发展演变而来。其字形和意义在不同语言中可能有所差异,但基本形态相似。
通用字的繁体形式为「通用字」。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通用字的形状与现代写法相对较为简化。它们的字形更加方块,笔画更加直线。
1. 这些通用字在不同的国际会议中被广泛使用。
2. 通用字的共通性使得跨语言沟通变得更加便利。
3. 学习通用字有助于扩大词汇量和提高语言能力。
通用字可以组成以下词语:
1. 通用性
2. 通用化
3. 通用产品
通用字的近义词包括:通用字符、公共字。
通用字的反义词为特定字,即只能在特定的语言或文字系统中使用的字形或字母。
必丢疋搭冰大坂常物朝迁市变程君传唤储贾辞博苁蓉道扬地煞地隧斗折俄且饵丹封奏分茅岭负畔腐皮公明正大逛荡顾绣后座力黄册贿谢虎阚鹄盼骄丁计不旋跬节外生枝积负急卒开美窥边蜡灯老艾龙鸡卢胡蛮声幂篱难以启齿凝愁弄嘴排砌痞积蒲扇墙纸清晶任患韶舞识眄事任双凫熟能生巧铴锣腿花吐音乌头晕吴装袭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