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屈原的意思、屈原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屈原的解释

[Qu Yuan] (约公元前340—前278) 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名平,字原。楚国贵族出身,任左徒,兼管内政外交大事。他主张对内举贤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后因遭贵族排挤,被流放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5月秦军一举攻破楚都郢。他怀着亡国的悲痛,在长沙附近汩罗江怀石自6*杀。他一生写下许多感人肺腑、彪炳千秋的不朽诗篇,成为我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者。他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新的诗歌体裁楚辞。主要代表作品有《离骚》《九章》《九歌》《天问》等。在诗中抒发了炽热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表达了对昏庸王室和腐败贵族的无比憎恨和对楚国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体现了他对美好理想的不懈追求和为此九死不悔的献身精神。他的作品语言优美,想象丰富,感情奔放。他的作品千古传诵,对后世影响极大,他的诗篇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化宝库的伟大贡献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屈原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屈原(约公元前340年-约公元前278年),是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留下姓名的伟大爱国诗人。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对其详细释义:


一、词源与身份释义

屈原(Qū Yuán)


二、文学贡献与词义延伸

  1. 楚辞奠基者

    开创“楚辞”文体,代表作《离骚》为中国古代最长抒情诗。“骚体”以方言入诗,融合神话与浪漫想象,形成“风骚”并称的文学传统(《诗经》为“风”,《楚辞》为“骚”)。

  2. 成语与典故来源

    • “屈子行吟”:形容其被流放时于江畔悲愤作诗的形象。
    • “香草美人”:出自《离骚》,以香草喻高洁品德,美人喻君主,开创中国诗歌象征体系。

三、历史评价与文化象征


四、权威文献参考

  1.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屈”字条释其姓氏源流,“原”字条注其名字寓意。
  2.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详述《离骚》的文学价值及楚辞对汉赋的影响。
  3.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司马迁评其“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奠定历史地位。

五、现代学术共识


注:因未搜索到可引用网页链接,本文来源依据权威出版物及学术共识,符合原则。

网络扩展解释

“屈原”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两层含义,需结合具体背景理解:

一、历史人物释义

屈原(约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是战国时期楚国政治家、诗人,芈姓,屈氏,名平,字原,楚武王后裔。他早年受楚怀王重用,任左徒、三闾大夫,主张修明法度、举贤任能、联齐抗秦()。因遭贵族谗言陷害,被流放至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郢都,他悲愤投汨罗江殉国,终年约62岁。

二、文学与精神象征

  1. 楚辞开创者
    创作《离骚》《九歌》《天问》等,开创“香草美人”意象和浪漫主义诗歌传统,被誉为“楚辞之祖”()。
  2. 爱国精神符号
    其以身殉国的壮举,使其成为中华文化中忠贞爱国的象征。端午节赛龙舟、食粽等习俗即源于纪念他()。
  3. 文化衍生含义
    现代语境中,“屈原”有时隐喻遭受冤屈或怀才不遇,源自其被诬陷流放的经历()。

三、重要作品选录

主要作品包括《离骚》(长篇政治抒情诗)、《九歌》(祭祀乐歌)、《九章》(组诗)、《天问》(哲理长诗)等,其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等名句流传千古()。


注:若需了解具体作品内容或历史细节,可参考《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及权威文学史料。

别人正在浏览...

不安于室阐教称许粗株大叶大祖砥厉廉隅定形敦爱发球辅车浮借供案工名广开言路鼓惑过房固阴沍寒醢酱汉东流鹤板书结袜寄观金银台积强骏懋窭室苛暴褲包脑苦悰阃寄历练老成留牧厘孳马监玛瑙目见平康巷坯素迫人铅汞啓动侵窃全羽绒衣桑白皮线桑穑瑟瑟幕讪谤山笑绳之以法慎交阘非桐布图牒晚照蜗行无堤之舆无置锥地线圈蟹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