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百家衣的意思、百家衣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百家衣的解释

(1).旧俗为使婴儿长寿向各家乞取零碎布帛缝成的衣。亦指多补缀的衣。 宋 陆游 《多感》诗:“哀哉穷子百家衣,岂识万斛倾珠璣。”《西游补》第一回:“那些孩童也不管他,又嚷道:‘你这一色百家衣,捨与我吧!’”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我的第一个师父》:“还有一件百家衣,就是‘衲衣’,论理,是应该用各种破布拼成的,但我的却是橄榄形的各色小绸片所缝就,非喜庆大事不给穿。”

(2).喻集句诗及拼凑而成的文章。 宋 黄庭坚 《戏赠元翁》诗:“传语风流三语掾,何时缀我百家衣?” 宋 陆游 《次韵和杨伯子主簿见赠》:“文章最忌百家衣,火龙黼黻世不知。” 金 王若虚 《滹南诗话》卷中:“ 山谷 最不爱集句,目为百家衣,且曰正堪一笑。”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百家衣是汉族传统民俗服饰,指用从多户人家收集的零碎布片拼缀而成的衣物,尤指婴儿穿着的“百衲衣”。其核心含义与文化象征如下:

一、基本释义

  1. 拼布工艺

    指将不同颜色、质地的碎布拼接缝制成衣物的工艺形式,常见于婴儿襁褓或童装。这种工艺源于古代物资匮乏时期对布料的节约利用。

  2. 民俗象征

    传统中认为新生儿穿“百家衣”能获得百家祝福,寓意消灾避祸、健康长寿。布片多由亲友邻里捐赠,象征凝聚社群福祉。


二、文化内涵

  1. 祈福功能

    民间信仰认为孩童体质柔弱,需借百家衣的“百家福气”抵御病邪。《中华民俗大典》记载,此习俗隐含对孩童平安成长的集体祈愿。

  2. 文化融合载体

    拼布图案常融入吉祥纹样(如如意纹、铜钱纹),反映农耕社会对实用性与象征性的结合,体现民间艺术中的朴素美学。


三、现代意义

当代语境中,“百家衣”引申为博采众长的文化符号。例如:


参考文献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2016.
  2. 钟敬文. 《民俗学概论》.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9.
  3. 李惠芳. 《中国民俗大系·汉族民俗》. 甘肃人民出版社, 2004.
  4. 华梅. 《中国服饰史》.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2010.
  5. 乌丙安. 《中国民间信仰》.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6.

网络扩展解释

百家衣是中国传统育儿习俗中的一种特殊服饰,其含义可从多个角度解析:

一、起源与习俗

  1. 育儿祈福:旧时汉族家庭会向邻里亲友收集零碎布片,缝制成衣物给新生儿穿戴,认为能汇聚百家福气,保佑孩子少病灾、易成长。
  2. 贫贱象征:部分习俗认为“贫贱者易活”,通过穿拼布衣暗示孩子身份低微,以避灾祸。

二、制作特点

三、象征意义

四、文学引用

宋代陆游《多感》诗云:“哀哉穷子百家衣,岂识万斛倾珠玑”,黄庭坚亦以“何时缀我百家衣”暗指诗文创作中的借鉴与融合。


注:如需了解不同地区缝制差异或完整诗词典故,可参考、4、5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白题苞罗碧月成风斤惩改晨提夕命尘头冲账泏泏辞辇定军山凤附龙攀焚灼付火槁卧毫洋角鵄嚼谷解舟经办惊动捐躯赴难俊明枯梧籁钥量尺寸柳桂买家马战摹勒旁贯盆汤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轻薄无知求聘妻子屈威扔弃辱模撒坫山川米聚虱官诗句守分水栅溯风随和蹄轮土骨蛇陀罗骠往甯枉宪枉直同贯晼晼薇歌慰励问安视寝无悰香鈎嚣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