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苞蒙的意思、苞蒙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苞蒙的解释

草木丛生貌。亦指丛生的草木。 清 姚莹 《噶吗兰颱异记》:“今之亿万年鬱塞之区,一旦凿其苞蒙,而破其澒洞,泽源与山脉僨兴,阴晦与阳和交战。”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苞蒙是汉语中一个较为生僻的词汇,主要见于古代文献,其含义可从字源和典籍用例两个层面解析:

一、基本释义

  1. 本义指“草木丛生遮蔽地面”的状态

    “苞”本指草木茂盛丛生(《说文解字》:“苞,草也,南阳以为粗履”),引申为包裹、丛集;“蒙”意为覆盖、遮蔽(《说文解字》:“蒙,王女也”,借指草木萌发遮蔽之状)。二字组合形容草木萌芽后密集生长,形成遮蔽地面的自然景象。据《汉语大词典》释义,“苞蒙”特指“草木丛生,覆盖地面”的原始生态。

  2. 《周易》中的哲学引申义

    在《周易·蒙卦》卦辞“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的阐释体系中,“苞蒙”被注疏家引申为“包容蒙昧”的教化思想。王弼注:“苞蒙则物归,刑赏则民畏”,此处“苞”通“包”,意为以宽容之心接纳蒙昧者,通过教化引导其开悟。孔颖达疏进一步强调:“苞谓包含,蒙谓暗昧”,主张君子应以包容态度对待蒙稚之人(据《周易正义》卷三)。

二、语义演变与典籍用例

  1. 生态描述用例

    清代朴学家在考释《诗经》“苞栩”“苞棘”等植物意象时,将“苞蒙”作为描述草木共生状态的术语。如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提到:“草木苞蒙,言其稚者丛聚而蔽地也”,印证其原始语义(据中华书局点校本)。

  2. 哲学概念延伸

    宋代理学家在解《易》时强化其伦理内涵。朱熹《周易本义》释“包蒙吉”曰:“包蒙者,包容众蒙,使归于正也”,将自然界的草木共生隐喻为君子包容教化之道(据《朱子全书》本)。此引申义成为后世解读蒙卦的核心观点。

三、现代使用建议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罕用,仅见于研究《周易》哲学、古汉语词源或生态美学的专业文献。如需引用,建议结合《汉语大词典》释义与《周易》注疏体系,明确区分其自然本义与哲学引申义。

主要参考资料: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商务印书馆,2021年

《周易正义》,[魏]王弼、[唐]孔颖达注疏,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朱子全书·周易本义》,[宋]朱熹撰,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网络扩展解释

“苞蒙”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文献中较为统一。以下是综合多来源的详细解释:

1.基本释义

“苞蒙”指草木丛生的样貌,也可直接代指丛生的草木。该词多用于描述自然环境中植被茂密的状态。

2.词源与出处

该词出自清代姚莹《噶吗兰颱异记》:“今之亿万年鬱塞之区,一旦凿其苞蒙,而破其澒洞,泽源与山脉僨兴,阴晦与阳和交战。”此处“苞蒙”形容未开发地区原始植被的密集景象,与地质、气象变化形成对比。

3.结构拆解

4.现代使用

现代汉语中极少使用,多见于古文或文学性较强的语境。其近义词可参考“丛莽”“蓊郁”,反义词如“荒芜”“稀疏”。

若需进一步探究该词在古籍中的具体用例,可参考《噶吗兰颱异记》原文或清代文献考据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暗箭难防八索杯中緑褊人飙起表庆秉正不当紧长裾谗妾谄邪超市宸阶凋歇对马海峡二虎八咭墦肉风俗刮楹骨采鸿律后郑怀藏怀黄佩紫环转假嗓鯨谿机桥醵费客耕稂秕莲菂量体温牦靬郿鄠媚事门楗蜜浆冥观名伦磨算轻娥青林七真堂葺治渠幨取迳弱不胜衣弱力时好食桌说讲所算岧嶢通屋透爽文债误缪献茶笑駡从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