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犹见教。 宋 曾巩 《与王介甫第三书》:“《孟子》之书, 韩愈 以谓非 軻 自作,理恐当然。则所云‘幸能著书者’,亦惟更详之也。如何?幸復见諭。”《封神演义》第六三回:“将军自何处而来?有何见諭?”参见“ 见教 ”。
“见谕”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详细解析:
“见谕”意为接受上级的指示或命令,常用于下级对上级的敬称,相当于“见教”。例如《红楼梦》第三十三回中贾政所言:“大人有何见谕?望宣明,学生好遵谕承办”,体现了对上级指示的恭敬态度。
该词需注意语境中的尊卑关系,通常为下对上,若平级或上对下使用则可能不合规范。此外,部分文献(如宋代曾巩书信)中亦用于学术讨论,表达对他人观点的请教。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案例,可参考《红楼梦》《封神演义》等原著片段。
见谕(jiàn yù)是一个汉字词组,由两个字组成,分别是“见”和“谕”。
“见”字的部首是“⺊”(现代汉字“见”的古体字),它的笔画数为 7。
“谕”字的部首是“言”(yuán),它的笔画数为 11。
“见谕”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帝王的行政命令。在古代,帝王会发出谕旨(yù zhǐ)或谕令(yù lìng),用以向大臣、官员等下达命令或告知政策。因此,“见谕”意为“受到上级的命令或通告”。
繁体字“見諭”是“见谕”的繁化形式,拆分和意思与简体字相同。
在古时候,“谕”字的上半部分与“讠”相同,下半部分与“浴”相同。写法如下:
谕
一讠
亠浴
1. 收到上级的见谕,我们必须按时完成任务。
2. 听到************人的见谕,大家都倍感荣幸。
会谕、谕示、谕令、谕旨、谕告
传令、告示、任命、命令
请示、违抗、抗命、不从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