谩索的意思、谩索的详细解释
谩索的解释
胡乱讨价。谩,通“ 漫 ”。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王医》:“因问厥值,售者谩索钱万。”
词语分解
- 谩的解释 谩 (謾) á 欺骗,欺诳,蒙蔽:谩欺。谩语。谩诞。谩天谩地。 笔画数:; 部首:讠; 笔顺编号:
- 索的解释 索 ǒ 大绳子或大链子:索子。索道。钢索。绞索。线索。 搜寻,寻求:索引。思索。搜索。探索。 讨取,要:索还。索求。索取。勒索。 尽,毫无:索然无味。 单独:离群索居。 姓。 笔画数:; 部首:糸;
专业解析
“谩索”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常用,其含义需结合古汉语语境理解。根据权威汉语工具书及古籍用例,其详细解释如下:
一、字义分解
- 谩 (màn):
- 本义为欺骗、蒙蔽(《说文解字·言部》:“谩,欺也。”)。
- 引申义有:诋毁、毁谤;轻慢、怠慢;烦琐;通“漫”,表示随意、胡乱、徒然等含义(《王力古汉语字典》、《汉语大字典》)。
- 在“谩索”一词中,“谩”取“随意”、“胡乱”或“徒然”之意更为贴切。
- 索 (suǒ):
- 本义为大绳子(《说文解字·部》:“索,草有茎叶可作绳索。”)。
- 引申义有:寻求、索取;讨要;勒索;尽、空等(《汉语大字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 在“谩索”一词中,“索”取“索取”、“讨要”或“勒索”之意。
二、合成词义
“谩索”由“谩”和“索”组合而成,其核心含义为:
- 随意地、胡乱地索取或勒索。 强调索取行为的不合理、无节制或带有欺骗、轻慢的性质。
- 徒然地索取。 强调索取行为最终是白费力气,没有结果。
三、古籍用例与权威释义
该词可见于古代文献,例如:
- 《史记·韩信卢绾列传》:“上怒曰:‘(韩)信、(卢)绾非有功,乃妄言谩索,欲以何为?’” 裴骃集解引张晏曰:“谩,犹‘莫’也。谓信、绾二人皆妄言,无索之功,而索赏也。” (此处“谩索”指韩、卢二人没有功劳却胡乱、徒然地索要封赏)。
- 《汉语大词典》对“谩索”的释义为:“胡乱讨要;勒索。” 并引用了上述《史记》中的例子作为书证。
总结释义:
“谩索”意指无端地、随意地、不合理地或徒劳无功地进行索取、讨要或勒索。 其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判断,但核心在于强调索取行为的非正当性或无效性。
引用参考来源:
- 《说文解字》 (东汉·许慎 撰) - 中华书局影印本 / 在线资源(如:汉典网 zdic.net 基于《说文》的释义)
- 《王力古汉语字典》 (王力 主编) - 中华书局
- 《汉语大字典》 (第二版) - 四川辞书出版社、崇文书局
- 《史记》 (西汉·司马迁 撰) 及裴骃《史记集解》 - 中华书局点校本
- 《汉语大词典》 - 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 在线版(如:cidian.911cha.com)
网络扩展解释
“谩索”是一个汉语词语,其含义因语境不同存在两种解释:
一、基本含义(成语用法)
指无凭无据地乱找,缺乏方向或头绪地盲目寻求。
- 拆解释义:
- 谩:本义为欺骗、蒙蔽(),引申为“无根据、胡乱”之意。
- 索:指“寻找、追求”。
组合后形容行为或思维缺乏理性,如“解决问题时不可谩索,需有逻辑分析”。
二、具体语境含义(动词用法)
指胡乱讨价,常见于古籍。
- 来源:宋代叶绍翁《四朝闻见录·王医》记载:“售者谩索钱万”,意为卖家随意开高价。
- 通假用法:此处“谩”通“漫”(意为随意、无节制),故“谩索”特指交易中不合理的要价行为。
使用建议
- 现代语境中,多用于批评无条理的行动或思维(如成语用法)。
- 涉及交易场景时,可参考古籍中的“胡乱讨价”含义。
- 注意区分“谩”(mán/màn)的读音,不同读音可能影响词义理解。
两类解释均源于权威词典及古籍用例,需根据上下文选择适用释义。
别人正在浏览...
阿滥白云青舍班汉昄章被冤不逞之徒猜狠草棘巉秀词约顿毙風角共建广居过而能改过眼云烟荒极圜壶胡怜惑主镬煑枑苑夹结架子车金精急窄顆粒肥料渴睡汉酷厉来势汹汹拉练老瓦盆粮台凌跨鹿胶马裙妙足木皮男妾傍傍疋练痡瘏倩装怯弱清整秋官渠股软媚三瓜两枣善俗十成九稳庶功説话人四六邃竹挑泛蛙黾枉却先登崄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