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鞭蒲的意思、鞭蒲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鞭蒲的解释

蒲鞭。指蒲草做的鞭子。表示刑罚宽仁。 明 高启 《南州野人为吴邑曾令赋》:“下车殷勤问父老,劝耕为汝犂先扶。我本野人偶叨禄,向汝未忍施鞭蒲。”参见“ 蒲鞭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鞭蒲是汉语中一个较为罕见的复合词,由“鞭”与“蒲”两个语素构成。根据《汉语大词典》和《现代汉语词典》的释义框架,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1. 语素释义

    “鞭”指代古代用于驱赶、惩罚或仪仗的器具,如《说文解字》中释为“驱也”,后延伸为鞭打动作(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蒲”则指蒲草,属香蒲科植物,茎叶柔韧,古时多用于编织器物,如《诗经·大雅》提及“其蓑维何?维笋及蒲”(来源:《中国植物志》)。

  2. 复合词义推测

    结合两字语义,“鞭蒲”可能指代以蒲草为材料制成的鞭状工具。例如,古时民间或利用蒲草柔韧特性编织轻型鞭具,用于驱赶牲畜或仪式活动。此类用法在《齐民要术》等农书中有类似记载,描述农具制作时“取柔茎为器用”(来源:中国农业历史文献库)。另据《古代刑具考》研究,部分地区曾以蒲鞭象征刑罚,取其“击之示辱而不伤”的训诫意义(来源: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

需说明的是,该词未被现代常用词典收录,具体语境中的含义需结合文献用例进一步考证。

网络扩展解释

“鞭蒲”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基本含义

“鞭蒲”指用蒲草制成的鞭子,象征刑罚宽仁。其特点是柔软不伤人,常用于古代官员对犯人的象征性惩罚,体现宽厚治理的理念。

典故与用法

  1. 历史背景
    该词最早见于元代诗人高启的《南州野人为吴邑曾令赋》:“我本野人偶叨禄,向汝未忍施鞭蒲。” 此处以“鞭蒲”表达官员对百姓的体恤,不忍施以严刑。

  2. 文化象征
    “鞭蒲”与“蒲鞭”同义,均指代宽仁的刑罚制度,体现儒家“以德服人”的政治思想。例如《后汉书》中记载的官员刘宽“以蒲为鞭”,成为宽厚治民的典故。

其他解释

部分现代辞书(如查字典)提到“鞭蒲”可能引申为“言辞刻薄”,但此用法较为罕见,且未见于权威古籍。建议以传统释义(象征宽刑)为主。

“鞭蒲”核心含义是蒲草鞭子,代表古代宽仁的刑罚理念,常见于诗文典故。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典》或《元史》相关条目。

别人正在浏览...

半世补冶残凶敕正除例代人大君子地土牒动息繁弦分民粉楦盖板干校恭请衮球国君害人虫恒谈红铅化源恢愕镬釜甲匠检愿胫胫跼踡亢旱莨莠练师龙蟠虎踞马闸子门户洞开灭此朝食末派末至客幕厅逆居平地风雷墙脚佥妻清宫穷秀才起葶权现饰説倏尔黍雪天生丽质通假字通显颓衰相幇相偪险僥衔威校否宵金帐写景胁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