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衰弱怯懦。亦指衰弱怯懦的人。 唐 杜甫 《舟中苦热遣怀奉呈阳中丞通简台省诸公》诗:“声节哀有餘,夫何激衰懦。” 仇兆鳌 注:“激衰懦,言懦夫犹当激动。” 清 孙枝蔚 《移居怀远坊喜与汪叔定季用爱园相近》诗:“故交回首隔风尘,少年对面欺衰懦。”《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论发辫原由》:“西装严肃而发皇, 满 装鬆缓而衰懦,则於人种上有关,不独取便於身体已也。”
“衰懦”是一个由“衰”和“懦”组合而成的汉语词汇,其含义需结合两字的本义及语境理解:
字义拆分
整体含义
组合后,“衰懦”通常指因身体衰弱导致精神萎靡、性格怯懦的状态。例如:
使用场景
该词多用于书面语或文学描述,常见于历史评述、人物刻画等语境,需结合上下文判断具体侧重“衰”还是“懦”。例如:
“将军昔年骁勇,而今衰懦,不复当年之志。”(此处强调因衰老导致的斗志衰退)
注意:现代汉语中“衰懦”使用频率较低,日常交流更倾向用“体弱胆小”“年老怯懦”等白话表达。若在古籍或特定文本中遇到,需结合具体语境分析。
衰懦是指人性格或行为上的软弱、胆怯、无能等表示。一个衰懦的人往往缺乏勇气和坚定的决心,容易被困难和挫折击倒,丧失自信心。
衰懦的部首是肉,拆分后的笔画分别是:"衣"(3画)和"心"(4画)。
《说文解字》中解释"衰"为"穿衣裳也","懦"为"衣怯弱也"。"衰懦"就表示身穿破烂衣服,意味着衣衫褴褛、贫穷困苦,后来引申为性格软弱、无能,形容人的精神状态。
繁体字为「衰懦」。
古时候「衰」的字形与现代相同,而「懦」的古字形是「懦」字加上旁字「覀」,表示人的背弯曲成弓状的样子。
1. 他因为缺乏勇气,被认为是一个衰懦的人。
2. 她害怕面对挑战,显露出衰懦的一面。
衰懦没有常见的组词,因为它们本身已经是一个完整的词语。
近义词有胆怯、懦弱、软弱、怯懦。
反义词有勇敢、坚强、刚毅、果敢。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