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降服的意思、降服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降服的解释

(1).谓脱去上服以示谢罪。《左传·昭公十三年》:“既復,王问 犫 櫟 ,降服而对,曰:‘臣过失命,未之致也。’” 杜预 注:“降服,如今解冠也。谢违命。” 杨伯峻 注:“此降服亦请罪之表示,当同去上服之义,非 汉 晋 之免冠也。”

(2).犹降物。谓穿素服。《左传·文公四年》:“ 楚 人灭 江 , 秦伯 为之降服,出次,不举,过数。” 杜预 注:“素服也。”《左传·成公五年》:“山有朽壤而崩,可若何?国主山川。故山崩川竭,君为之不举,降服,乘縵,彻乐,出次,祝币,史辞以礼焉。” 杜预 注:“降服,损盛服。” 杨伯峻 注:“即不着平常华丽衣服。”参见“ 降物 ”。

(3).旧制。丧服降低一等为“降服”。如子为父母应服三年之丧,其已出继者,则为本生父母降三年之服为一年之服。

(1).投降顺服,使投降顺服。《汉书·宣帝纪》:“夏五月, 羌 虏降服。”《东周列国志》第四回:“我等为他戍守,以拒 晋 兵,他又降服 晋国 ,显得我等无功了。” 巴金 《长生塔》:“因为皇帝的威武已经使邻国降服了。”

(2).制服,使驯服。 萧三 《祖国十年颂》:“他们很不习惯,他们实在惊慌: 中国 人竟会当家,团结得如铁如钢,戳穿了纸制老虎,降服了狐狸妖精。” 浩然 《艳阳天》第八五章:“ 马之悦 根本没往心里装这个,因为他有降服这个胖女人的办法;天一亮,这里的一切风波果然都云消雾散了。”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降服”在汉语词典中主要有以下两个义项:

一、读作xiáng fú,表示屈服或归顺

该义项指通过武力或压力使对方屈服。《汉语大词典》解释为“投降;归顺”,例如《三国志·魏书》中“荆州降服,兵不血刃”。汉典网补充其引申义为“用言行使人信服”,如“以德降服民心”。

二、读作jiàng fú,指古代丧服制度

此释义源自《仪礼》,特指丧礼中降低服装规格以示哀悼。《辞源》修订本记载其为“五服之外轻一等的丧服”,汉典网注解说“降服”在古代礼制中需“去冠饰、易素衣”。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亦收录此义项,强调其礼制特殊性。


引用来源

  1. 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1993年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2. 汉典网“降服”词条(https://www.zdic.net
  3. 《辞源》修订本(1979年商务印书馆)
  4.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2016年商务印书馆)

网络扩展解释

“降服”是一个多音多义词,其含义根据读音不同而有所区别:

一、读作 xiáng fú 时

  1. 投降顺服
    指主动屈服或使对方屈服,常见于军事、政治语境。例如《汉书·宣帝纪》中“羌虏降服”,巴金《长生塔》中“邻国降服”均为此义。近义词包括“屈服”“折服”,反义词为“反抗”。

  2. 制服、驯服
    强调通过力量或手段使对方服从。如例句“降服猛兽”,体现对事物的掌控能力。

二、读作 jiàng fú 时

  1. 脱去上服以示谢罪
    古代礼仪中,通过脱去外衣表达歉意或认错。如《左传·昭公十三年》记载大臣因失职“降服而对”。

  2. 穿素服表哀悼
    古代君主遇灾祸或他国灭亡时,穿素服以示哀矜。如《左传·文公四年》中秦伯为江国灭亡“降服”。

  3. 丧服降等制度
    旧时宗法制度下,因过继等原因需降低丧服等级。例如出继子女为本生父母服丧时,从三年丧期降为一年。


补充说明
该词需结合语境区分读音及含义。现代汉语中“xiáng fú”更常用,而“jiàng fú”多用于古籍或特定礼仪场景。

别人正在浏览...

鳌鼻阿谀奉承保护备而不用备御布设成吉思汗陵醇醴翠饼典奥帝牲董督对接遁晦泛灧覆校高小乖畔合窆候虫混搅假伪阶位静词集子夔律浪包搂老天隔不了一层纸连动杆六鼓溜乾二净立志络头罗纸鸣天鼓墨守木饧千分尺启发秋事柔惠三不欺三纲善睐山贼摄服盛季生头死垄慎身修永屎虼蜋书子素纱通文调武外地人畏逼文匣兀剌赤乡坝头谢荷徙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