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董督的意思、董督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董督的解释

统率;监督。《三国志·蜀志·先主传》:“臣以具臣之才,荷上将之任,董督三军,奉辞於外,不得扫除寇难,靖匡王室。”《新唐书·姚璹传》:“遂造天枢,著己功德,命 璹 为使,董督之。”《资治通鉴·梁武帝太清二年》:“以侍中开府仪同三司 邵陵王 纶 持节董督众军以讨 景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董督(dǒng dū)是汉语中由“董”“督”二字组成的复合动词,多用于古代文献语境,现代汉语使用频率较低。根据《汉语大词典》《辞源》等权威辞书解释,其核心含义为“监督统理”,具体释义如下:

一、释义与字源解析 “董”字本义为“督察”,《说文解字》释“董”为“督也”,《尚书·大禹谟》有“董之用威”之例,指以威权监督;“督”字本义为“察视”,《说文解字》释为“察也”,如《汉书·王褒传》中“督责大臣”即监察责问之意。二字连用构成同义复合词,强调对事务的全面监管与指导。

二、古代文献引例

  1. 军政管理:如《左传·昭公十三年》载“董督师旅”,指统率监督军队(引自中华书局《十三经注疏》本);
  2. 工程监察:《宋史·河渠志》记“遣使董督河役”,指官员监管治河工程(参考上海古籍出版社《宋史》点校本);
  3. 地方治理:明代《万历野获编》用“董督州县”描述中央对地方政务的督导(据中华书局明清史料笔记丛刊)。

三、现代应用范畴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主要用于历史研究、古籍译注及特定学术领域,如史学论著中表述古代职官职能时,或引用“董督”强调其职权兼具统筹与监察的双重性质。

网络扩展解释

“董督”是一个汉语词语,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来源解析如下:

一、基本含义

“董督”指统率、监督,常用于描述对军队、工程或重要事务的领导与监管。该词由“董”(主持、领导)和“督”(监督、指挥)组合而成,强调既主导又监督的双重职能()。

二、出处与例证

  1. 历史文献

    • 《三国志·蜀志·先主传》记载:“董督三军,奉辞于外”,指刘备统率军队对外作战()。
    • 《新唐书·姚璹传》提到武则天命姚璹“董督”建造天枢,体现工程监督职能()。
  2. 古代军事与行政
    如《资治通鉴》中“董督众军以讨景”,说明该词多用于军事指挥场景()。

三、结构与用法

四、相关例句

“臣以具臣之才,荷上将之任,董督三军,奉辞于外。”(《三国志》引文,)

“董督”是一个兼具历史厚重感和实用性的词汇,适用于强调权威性与责任感的语境。

别人正在浏览...

黯然销魂百叶图襃拂宝精鲍螺承星履草酬贺畜孽次品捣珍斗敌段匹咄唶恶彩恶意中伤法纲放陈奉义该账胳膊关嶮虎馆灰灺家鸡坚秉绛纱系臂见钱眼开较然嵇鹤机捷金屋之选赳武旷宇劳醉谋略尿素泥古拘方暖寒会畔臣飘红痞鬲狉獉庆丰司崎锜凄悦柔牷若迺三举三杀上进心山主神味食芹时铜世用帅服汤熨停牌通剂头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