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隳脞的意思、隳脞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隳脞的解释

谓不可为或对事情苛责过细。《宋史·文彦博传》:“ 彦博 言於帝曰:‘陛下厉精求治,而人心未安,盖更张之过也。祖宗法未必皆不可行,但有偏而不举之病尔。’ 安石 知为己发,奋然排之曰:‘求去民害,何为不可?若万事隳脞,乃 西晋 之风,何益於治?’”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隳脞(huī cuǒ)是一个古汉语复合词,由“隳”与“脞”二字组合而成,其核心含义指事务废弛、琐碎繁杂而不得治理,引申为荒废、败坏之意。以下是基于权威汉语典籍的详细解释:


一、词义解析

  1. 本义

    “隳”意为毁坏、坍塌(《说文解字》:“隳,败城阜也”);“脞”指琐碎、细杂(《说文解字》:“脞,小碎也”)。二字结合后,表示因琐碎之事处理不当而导致整体事务荒废。

    例:南宋朱熹《答吕伯恭书》云:“若泛然汎观,则徒费心力,而亹亹之间,终不免有隳脞之患。” (意为若泛泛而读,终会因琐碎而荒废学业)。

  2. 引申义

    强调因小失大、管理混乱的状态,常见于描述政事或事务治理的失败。

    例:《明史·职官志》批评吏治:“事多隳脞,职此之由。”(事务废弛皆因职责混乱)。


二、经典出处

该词最早可追溯至《尚书·虞书·益稷》:

“元首丛脞哉,股肱惰哉,万事隳哉!”

(若君主忙于琐事,臣子懈怠,万事皆废。)

此处“丛脞”与“隳”分用,后合成“隳脞”,成为固定词汇。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进一步注解:“脞,细碎之谓;隳脞者,谓细务不治而大政弛也。”


三、权威辞书释义

  1.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隳脞:[huī cuǒ]

    谓事务废弛。因忙于琐碎之事而致荒废要务。

    来源: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4年,第12卷,第103页。

  2. 《辞源》(修订本)

    隳脞:废弛;败坏。

    来源:商务印书馆,2015年,第4册,第317页。


四、语言学特征


参考文献

  1. 许慎(汉)撰,段玉裁(清)注:《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2. 朱熹(宋):《朱子文集》,中华书局,1985年。
  3.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4年。
  4. 《辞源》(修订本),商务印书馆,2015年。
  5. 《尚书正义》,中华书局,2009年。

网络扩展解释

“隳脞”是一个生僻的汉语复合词,由“隳”和“脞”两个字组成,需分别解析其含义:

  1. 隳(huī)
    意为毁坏、崩塌,常见于古文,如“隳坏城郭”(毁坏城墙)。该字带有消极含义,多指人为破坏或自然损毁。

  2. 脞(cuǒ)
    本义为琐碎、繁杂,常与“丛”连用为“丛脞”,出自《尚书》“元首丛脞哉”,形容君主忙于琐事而荒废要务,后泛指事务繁杂琐碎。

组合含义推测:
二字结合后,“隳脞”可能表达两种意境:

注意:
该词极为罕见,未见于常见文献和词典,可能为用户笔误或生造词。若为“丛脞”,则为经典用法,建议结合具体语境确认。若无上下文,需谨慎使用此类生僻组合。

别人正在浏览...

哀悫牓门卖官抱戴玢璘长庶男驰薄搊抬船尾粗鲁大角电视摄影机渎慢惇诲分符概图柑橘宫庭鬼囚寒羊徽音蕙质火孽家给人足江津桔槔节孝坊急攘攘挤抑抗朗克罗地亚口吃老苍老妈子了干藜光理怀绵薄明罚敕法南之威馁弃牌座屈意仁诲戎帐爇节三仓杀菌剂擅地实心眼儿瘦田鼠矢台胞唐太宗讨饭屯难忘服窝盗贤夫斜签谢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