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克罗地亚的意思、克罗地亚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克罗地亚的解释

东南欧国家。在巴尔干半岛上,临亚得里亚海。面积565万平方千米。人口478万(1991年)。首都萨格勒布。内陆是平原和丘陵,西部是山地。沿海为地中海气候,内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工业较发达。农产品有小麦、玉米等。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克罗地亚(汉语拼音:Kè luó dì yà),是一个位于欧洲东南部的国家。以下从汉语词典释义角度,结合权威来源对其详细解释如下:

  1. 词源与基本定义:

    • “克罗地亚”是中文对该国国名“Croatia”的标准音译译名。
    • 在汉语中,它专指位于巴尔干半岛西北部、亚得里亚海东岸的主权国家(Republic of Croatia / Republika Hrvatska)。该译名已被《世界地名译名词典》等权威工具书收录并标准化。来源:《世界地名译名词典》(中国地名委员会编,商务印书馆出版)。
  2. 地理与政治属性:

    • 地理位置:克罗地亚北接斯洛文尼亚和匈牙利,东邻塞尔维亚,东南接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与黑山,西濒亚得里亚海。其狭长的海岸线拥有众多岛屿,以达尔马提亚海岸风光闻名。
    • 政治体制:克罗地亚是一个实行议会民主制的单一议会共和制国家。首都为萨格勒布(Zagreb)。来源:《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网络版)外国地理卷 - 欧洲国家。
  3. 历史沿革:

    • 克罗地亚民族在公元7世纪左右迁徙至现居住地,曾建立早期封建王国。后长期处于匈牙利王国、哈布斯堡王朝统治下。1918年加入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后称南斯拉夫王国)。二战后成为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的一部分。1991年6月25日宣布独立,脱离南斯拉夫。来源:《世界历史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相关词条。
  4. 文化特色:

    • 克罗地亚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包括杜布罗夫尼克古城(世界文化遗产)、斯普利特的戴克里先宫(世界文化遗产)等。其语言为克罗地亚语,使用拉丁字母。足球运动在该国非常普及并取得显著成就。来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官方网站(可查证相关遗产地信息)。

“克罗地亚”在汉语中是一个专有名词,特指位于欧洲东南部、亚得里亚海沿岸的独立共和国,拥有独特的地理位置、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

网络扩展解释

“克罗地亚”一词的含义及国家概况可从以下方面解析:

  1. 词源与民族含义
    “克罗地亚”(Croatia)源自民族名称“克罗地亚族”(Hrvati),在斯拉夫语系中意为“山岗上的人”。这一名称反映了早期克罗地亚人居住在多山地区的地理特征。

  2. 国家概况

    • 地理位置:位于欧洲东南部,地处巴尔干半岛与地中海交汇处,西临亚得里亚海,与意大利隔海相望,陆上与斯洛文尼亚、匈牙利、塞尔维亚等国接壤。
    • 领土面积:约5.66万平方公里,海岸线曲折,长度达1778-1880公里,继承了前南斯拉夫约90%的海岸线。
    • 人口与民族:总人口约417万,90%为克罗地亚族,其余为塞尔维亚族、匈牙利族等22个少数民族。
    • 首都与语言:首都为萨格勒布,官方语言为克罗地亚语。
  3. 历史背景
    克罗地亚10世纪建立王国,后长期受匈牙利和奥地利统治。1918年加入南斯拉夫,1991年成为首个从南斯拉夫独立的国家,2013年加入欧盟,2023年加入申根区。

  4. 自然与经济

    • 地形与资源:多山地丘陵,森林覆盖率近50%,气候多样(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等)。
    • 经济特色: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旅游业、造船业和制药业为支柱产业,人均经济水平在前南斯拉夫国家中位列第二。
  5. 冷知识补充
    南斯拉夫联邦的创立者铁托是克罗地亚人;该国国旗上的红白格子图案是欧洲最古老的国徽之一,源自中世纪王国徽章。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参考相关百科及历史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奥林匹克运动白袷蓝衫布颿长夏翠眊彫薄碉磡夺走独宿乏竭奉烦奉询富贵逼人复试腐朽旰烂公产公禄鬼灵精桂食祻水河南省衡泌鹤嘴镐后鞧绛氛减杀尽爱静因之道纠会距黍夸好略陈盲盲毛发之功梅家艺明转民寄弭息南半球南诏蛮凝章腻歪前截儿契好清跸清口青籸饭曲阻人上容臭润家钱散阙三无三邪上姓闪离疏越伪人象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