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黄柳的意思、黄柳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黄柳的解释

(1).初吐叶的柳树。因其叶呈鹅黄色,故称。 唐 杜甫 《曲江陪郑八丈南史饮》诗:“雀啄江头黄柳花,鵁鶄鸂鶒满晴沙。” 仇兆鳌 注引 顾宸之 曰:“柳始生嫩蕊,其色黄,故曰黄柳。” 唐 白居易 《巴水》诗:“影蘸新黄柳,香浮小白苹。” 元 杨维桢 《赋春梦婆》诗:“黄柳城边风雨多,白头宫女有遗歌。”

(2). 元 代诗人 黄溍 、 柳贯 的并称。二人均为 金华 人,与 虞集 、 揭傒斯 齐名,时称儒林四杰。 清 顾嗣立 《读元史》诗之三:“后来 宋太史 ,犹承 黄 柳 诀。”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黄柳,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1. 指枯黄或初生的柳枝:

    • 这是“黄柳”最核心的词典释义。它描绘的是柳树在特定季节或状态下的颜色特征。
      • 枯黄: 多指秋冬季节,柳叶凋零后枝条呈现的枯黄色调,常带有萧瑟、衰败的意境。例如:“深秋时节,河岸边的黄柳在风中摇曳。”
      • 初生/嫩黄: 也可指早春时节,柳树刚抽出的嫩芽或新叶呈现的鹅黄色、浅黄色,充满生机。例如:“春风拂过,枝头点点黄柳预示着春天的到来。”
    • 这个含义常见于古典诗词和文学描写中,用以点明时令或渲染氛围。例如杜甫诗句“漏泄春光有柳条”,虽未直接用“黄柳”,但描绘的正是初春柳条泛黄报春的景象。
  2. 指代特定的柳树品种(较少用,需语境支持):

    • 在特定语境或地方性称呼中,“黄柳”有时也用来指代某些枝条本身颜色偏黄(非因季节变化)的柳树品种,如黄枝柳(Salix gordejevii)。这是一种耐旱、耐沙的灌木状柳树,枝条呈黄绿色至黄褐色,多分布于中国北方沙地。例如:“黄柳是防风固沙的优良树种。”
    • 需要注意的是,作为特定植物名称使用时,“黄柳”不如其学名或“黄枝柳”等俗名常用,在词典中作为独立词条收录此义项相对较少,更多见于植物学或生态学文献中。

在汉语词典角度,“黄柳”主要指呈现枯黄色或嫩黄色的柳枝,用以描述柳树在秋冬的萧瑟状态或初春的萌发状态,是汉语中一个富有季节感和画面感的词汇。在特定领域(如植物学),它也可能指代枝条颜色偏黄的特定柳树品种(如黄枝柳)。

参考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黄柳”一词主要有以下两种解释,综合多个权威来源整理如下:

一、植物学含义(主要释义)

黄柳(学名:Salix gordejevii)是杨柳科柳属的多年生灌木,常见于沙地环境:

  1. 形态特征
    树高1-2米,树皮灰白色,小枝黄色无毛。叶线形或线状披针形,幼叶呈鹅黄色,边缘有腺齿。花期4月,果期5月,蒴果淡褐色。
  2. 生态习性
    耐寒、耐热、抗风沙,喜生于草原地带地下水位较高的固定或半固定沙丘。繁殖能力强,常用插条法培育,是重要的固沙树种,分布于中国内蒙古、辽宁等地。
  3. 文学意象
    唐代诗人杜甫、白居易等曾以“黄柳”入诗,描述初春柳叶嫩黄的景象。例如杜甫《曲江陪郑八丈南史饮》中“雀啄江头黄柳花”,白居易《巴水》中“影蘸新黄柳”等。

二、人物并称(次要释义)

指元代文学家黄溍与柳贯的合称。二人均为浙江金华人,与虞集、揭傒斯并称“儒林四杰”,以文章著称。此用法多见于古代文学评论,现代使用较少。


如需更详细的植物分类或历史人物资料,可参考植物志或《元史》相关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保傅畀矜柄任不对劲仓廪倡作车踏蹙损达能当该澹雅调话佛仪隔日疟贡荐观念官寨闺女黑白分明胡蜨毁疵忽冷忽热呼弄简济渐冉郊庙镜花近事稽实就徵媿汗劳动权略略猎缨嫚法美除佞恶尼坛攀路陪位朴洁瓢笠辟质前书前文人谴责秦缺染指垂涎乳哺儿山志省臣盛介糁粒审时度势殊才粟红贯朽瞳人头脑酒玩时贪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