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指垂涎的意思、染指垂涎的详细解释
染指垂涎的解释
形容急欲攫取,十分贪馋。垂涎,流口水。《元史·郝经传》:“病民诸奸各持两端,观望所立,莫不覬覦神器,染指垂涎。”
词语分解
- 染指的解释 典出《左传》:郑灵公请大臣们吃甲鱼,故意不给子公吃,子公很生气,就伸出手指蘸了点汤,尝尝味道走了子公怒,染指于鼎,尝之而出。;;《左传;宣公四年》 后用以比喻插手以获取不应得的利益详细解释.《左传
- 垂涎的解释 因想吃到而流下口水,比喻贪婪或十分羡慕扁舟莫浪发,蛟鳄正垂涎。;;张元千《登垂虹亭》详细解释.因想吃而流口水。 唐 柳宗元 《三戒·临江之麋》:“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警世通言·桂员外途穷
专业解析
染指垂涎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形象色彩的成语,其含义可从字义、典故及引申义三个层面解析:
一、字义解析
-
染指
-
垂涎
二、典故溯源
成语核心典故源于《左传·宣公四年》:
楚人献鼋于郑灵公。公子宋(子公)与子家将入朝,子公食指动,示子家曰:“他日我如此,必尝异味。”……及食大夫鼋,召子公而弗与也。子公怒,染指于鼎,尝之而出。
此处“染指”原指子公因未分得鼋羹,愤而用手指蘸鼎中汤汁品尝,后演变为“觊觎非分权益”的代称。结合“垂涎”的贪欲意象,强化了对不当利益的渴望。
三、语义与用法
染指垂涎整体形容:
- 贪婪企图:对不属于自己的利益或领域虎视眈眈,意图侵占。
- 贬义色彩:含强烈道德批判,暗指行为越界、动机不纯。
例句:
“列强对弱国资源早已染指垂涎,伺机掠夺。”(《汉语成语大辞典》)
权威参考资料
-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染指”释义 | “垂涎”释义
-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
条目收录
- 《左传·宣公四年》(中华书局点校本)
原文及注释
- 王力《古汉语字典》(中华书局)
典故分析
- 《汉语成语源流大辞典》(语文出版社)
成语演变考据
(注:链接均指向出版社官方书籍介绍页,内容真实有效。)
网络扩展解释
“染指垂涎”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1.基本释义
- 拼音:rǎn zhǐ chuí xián
- 字面含义:
- 染指:原指用手指蘸取,后比喻分取非分利益。
- 垂涎:流口水,形容极度渴望。
- 整体含义:形容急切贪求某物或利益,带有强烈的贬义色彩,多指对权力、财富等非分事物的贪婪。
2.出处与背景
- 最早见于《元史·郝经传》:“病民诸奸各持两端,观望所立,莫不凯觎神器,染指垂涎。”
- 此处“凯觎”应为“觊觎”(jì yú,非分企图),可能为古籍传抄或引用时的笔误。
3.用法与示例
- 语法功能:作谓语、定语,常用于描述贪婪行为。
- 例句:
- “权贵染指垂涎经适房差价,丑闻频发。”
- 现代语境中可形容对职位、资源等的过度渴望,如:“他对总监之位早已染指垂涎。”
4.近义与辨析
- 近义词:垂涎三尺、虎视眈眈、贪得无厌。
- 区别:
- “垂涎三尺”侧重渴望程度,中性或贬义;
- “染指垂涎”更强调主动谋取非分利益,贬义更重。
5.注意点
- 感情色彩:含强烈贬义,使用时需注意语境。
- 常见误用:避免用于褒义或中性场景,如形容正当追求。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例句,可参考《元史》相关章节或权威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鼻皶不藉木踩岁蒇工筹略传诂楮券错崔打磨陀当国蟺蜎蠖濩道合志同钓罩帝祉斗巧宴粪丸伏维尚飨敷于散干打哄高额遘患关赏国际贸易猾乱徽索虎啸监锢检约嘉祉谨勤吉特巴纠奏觉道空舍清野刘白羽毛丫头马螘萌人门扇幕席乾草青史留名妻小拳术曲学诐行若者煞白闪异社方参辰日月沈骸诗剧束椽为柱束手坐视跳音晚出问数缊绪飨辞謏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