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瓢笠的意思、瓢笠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瓢笠的解释

(1).和尚云游时随身携带的瓢勺和斗笠。 明 沉德符 《野获编·释道·僧慧秀》:“未几, 吴 转江右兵使出山, 慧秀 遂弃瓢笠称山人,茹荤娶妇。”

(2).借指行踪。 明 屠隆 《綵毫记·汾阳报恩》:“老爷旷代奇才,名闻荒裔。瓢笠到处,必有逢迎。”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瓢笠”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文化意象的复合词,由“瓢”和“笠”两个名词组成,多见于古代文献及佛教典籍。以下从词义、文化内涵及引用参考三个角度详细解释:

一、词义解析

  1. “瓢”:

    本义为剖开葫芦制成的舀水器具,《说文解字》释为“蠡也”,即葫芦瓢。后引申为简朴生活的象征,如《论语·雍也》中“一箪食,一瓢饮”描述安贫乐道之境。

  2. “笠”:

    指用竹篾或草编制的遮阳挡雨帽,《诗经·小雅》有“何蓑何笠”之句,是古代农耕、行旅的必备工具。

组合为“瓢笠”后,字面指瓢与斗笠两类用具,实际多代指僧人、隐士云游时的随身行囊,如《景德传灯录》载:“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唯持瓢笠,便是行头。”

二、文化内涵

“瓢笠”在古代文学及佛教语境中具有象征意义:

  1. 漂泊意象:

    如唐代诗人贾岛《送僧》云:“此生披衲过,在世得身闲。瓢笠天涯去,烟霞梦不还”,以“瓢笠”喻僧人云游四方、超脱尘世的生活。

  2. 隐逸精神:

    宋代《五灯会元》记载禅宗公案“瓢笠生涯”,指代远离俗务、清心修行的隐者状态。

三、引用参考

  1. 汉语释义可参考《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1993年)“瓢笠”词条。
  2. 佛教用例见《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七(中华书局,2010年校注本)。
  3. 诗歌意象分析见《全唐诗》贾岛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网络扩展解释

“瓢笠”是一个汉语词汇,具体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一、本义:僧人云游的随身物品

指和尚云游时携带的瓢勺(舀水工具)和斗笠(遮阳挡雨的帽子),是僧人简朴生活的象征。例如明代文献记载,僧人慧秀曾“弃瓢笠称山人”,暗示其脱离僧侣身份。

二、引申义:行踪或漂泊状态

因僧人云游四方,“瓢笠”也被用来借指行踪或漂泊的生活轨迹。如明代屠隆在《綵毫记》中写道:“瓢笠到处,必有逢迎”,意指行踪所至之处会受到接待。


补充说明

别人正在浏览...

豹脚拔心草倍百必要性播降乘舋嗔恚传粉粗细十番鲽鹣短檠灯仿依海涛哼唱横突鹤膝荒越阛閈胡豆活碌虎溪见拟兼旬骄侈径易斤凿机桥就利决会濬发坑木刻瑑孔席不暖留储陋民露蚕毛巾美室门干鸣谢谬品披决洽浃恰正羣从区配丧元三势神楼审听双关语琐伏缇紫通究涂窜晩春务必诬矫无强响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