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黃柳的意思、黃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黃柳的解釋

(1).初吐葉的柳樹。因其葉呈鵝黃色,故稱。 唐 杜甫 《曲江陪鄭八丈南史飲》詩:“雀啄江頭黃柳花,鵁鶄鸂鶒滿晴沙。” 仇兆鳌 注引 顧宸之 曰:“柳始生嫩蕊,其色黃,故曰黃柳。” 唐 白居易 《巴水》詩:“影蘸新黃柳,香浮小白蘋。” 元 楊維桢 《賦春夢婆》詩:“黃柳城邊風雨多,白頭宮女有遺歌。”

(2). 元 代詩人 黃溍 、 柳貫 的并稱。二人均為 金華 人,與 虞集 、 揭傒斯 齊名,時稱儒林四傑。 清 顧嗣立 《讀元史》詩之三:“後來 宋太史 ,猶承 黃 柳 訣。”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黃柳,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1. 指枯黃或初生的柳枝:

    • 這是“黃柳”最核心的詞典釋義。它描繪的是柳樹在特定季節或狀态下的顔色特征。
      • 枯黃: 多指秋冬季節,柳葉凋零後枝條呈現的枯黃色調,常帶有蕭瑟、衰敗的意境。例如:“深秋時節,河岸邊的黃柳在風中搖曳。”
      • 初生/嫩黃: 也可指早春時節,柳樹剛抽出的嫩芽或新葉呈現的鵝黃色、淺黃色,充滿生機。例如:“春風拂過,枝頭點點黃柳預示着春天的到來。”
    • 這個含義常見于古典詩詞和文學描寫中,用以點明時令或渲染氛圍。例如杜甫詩句“漏洩春光有柳條”,雖未直接用“黃柳”,但描繪的正是初春柳條泛黃報春的景象。
  2. 指代特定的柳樹品種(較少用,需語境支持):

    • 在特定語境或地方性稱呼中,“黃柳”有時也用來指代某些枝條本身顔色偏黃(非因季節變化)的柳樹品種,如黃枝柳(Salix gordejevii)。這是一種耐旱、耐沙的灌木狀柳樹,枝條呈黃綠色至黃褐色,多分布于中國北方沙地。例如:“黃柳是防風固沙的優良樹種。”
    • 需要注意的是,作為特定植物名稱使用時,“黃柳”不如其學名或“黃枝柳”等俗名常用,在詞典中作為獨立詞條收錄此義項相對較少,更多見于植物學或生态學文獻中。

在漢語詞典角度,“黃柳”主要指呈現枯黃色或嫩黃色的柳枝,用以描述柳樹在秋冬的蕭瑟狀态或初春的萌發狀态,是漢語中一個富有季節感和畫面感的詞彙。在特定領域(如植物學),它也可能指代枝條顔色偏黃的特定柳樹品種(如黃枝柳)。

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黃柳”一詞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綜合多個權威來源整理如下:

一、植物學含義(主要釋義)

黃柳(學名:Salix gordejevii)是楊柳科柳屬的多年生灌木,常見于沙地環境:

  1. 形态特征
    樹高1-2米,樹皮灰白色,小枝黃色無毛。葉線形或線狀披針形,幼葉呈鵝黃色,邊緣有腺齒。花期4月,果期5月,蒴果淡褐色。
  2. 生态習性
    耐寒、耐熱、抗風沙,喜生于草原地帶地下水位較高的固定或半固定沙丘。繁殖能力強,常用插條法培育,是重要的固沙樹種,分布于中國内蒙古、遼甯等地。
  3. 文學意象
    唐代詩人杜甫、白居易等曾以“黃柳”入詩,描述初春柳葉嫩黃的景象。例如杜甫《曲江陪鄭八丈南史飲》中“雀啄江頭黃柳花”,白居易《巴水》中“影蘸新黃柳”等。

二、人物并稱(次要釋義)

指元代文學家黃溍與柳貫的合稱。二人均為浙江金華人,與虞集、揭傒斯并稱“儒林四傑”,以文章著稱。此用法多見于古代文學評論,現代使用較少。


如需更詳細的植物分類或曆史人物資料,可參考植物志或《元史》相關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敖粟八寸三分帽子話百功背旮旯兒參處殘碣昌亡澄心紙車站齒冷蝩蟲偢倸紬次粗粗粗袍粝食大哥大二條鲂鳏蜂啓分蘖改俗遷風幹勇攻苦食儉雚葦寒原豪忽合散合正儉餓箭服檢驗紀檢坎壇考取快慢雷鳴鄰睦劉琨舞流露留作絡繹廬帳面面相窺面神經廟祫穆宣牛屋千夫諾諾,不如一士谔谔傾腸倒腹囚首人吏桑經説古道今隨任完白山人亡八危阽無縫塔銷貨新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