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涵蓄的意思、涵蓄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涵蓄的解释

[implicit] 意思或感情含而不露

详细解释

(1).指言语、诗文意思含而不露,耐人寻味。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六:“语意涵蓄不迫切,使人咀嚼而自得之,可以亚《国风》矣。” 金 王若虚 《论语辨惑一》:“不曰不学,而曰未学,意有涵蓄矣。”

(2).指思想、感情不轻易流露。 明 唐顺之 《答杨小竹书》:“若使急于立言以明道,则是所谓有迫切发露之象而妨於沉潜涵蓄之实。”

(3).包含积聚。 明 宋濂 《瑞安吴门三贞母墓版文》:“ 荃 之家其困瘁极矣,涵蓄之久,恶知不大发於后耶?” 明 方孝孺 《郑氏四子加冠祝辞》:“涵蓄既深,遵养既美,光耀旁烛,孰之能御?”《人民文学》1979年第7期:“山泉燃旺我生命之火,因为它涵蓄着天地的精华。”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涵蓄”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综合解释,并结合不同语境中的用法:

  1. 言语或诗文的含蓄性
    指表达方式不直白,通过隐晦或委婉的言辞传递深意,使内容耐人寻味。例如宋代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提到“语意涵蓄不迫切,使人咀嚼而自得之”,强调通过留白引发读者思考。这一用法常见于文学批评中,用于评价诗文或艺术作品的深度。

  2. 思想或情感的内敛性
    形容人的性格或情感表达不轻易外露。明代唐顺之在《答杨小竹书》中提到“沉潜涵蓄”,说明内敛与积累的重要性。这种用法多用于描述人物特质,如“他为人涵蓄,喜怒不形于色”。

  3. 包含与积聚
    指事物中蕴含的深层内容或长期积累的能量。例如明代宋濂用“涵蓄之久,恶知不大发於后耶”比喻内在积累终将显现。这一层含义可引申为资源、智慧等的储备。

应用场景:

补充说明:
“涵蓄”与“含蓄”常被混用,但“涵蓄”更强调内在积累与隐而不发,而“含蓄”侧重表达方式的委婉性。

网络扩展解释二

涵蓄

涵蓄是一个汉字词语,由“水”和“谷”两个部首组成。它的总笔画数为16画,其中“水”部首占了4画,“谷”部首占了12画。涵蓄的发音为“hán xù”,读音是四声平声。

涵蓄一词最早出现在《诗经·小雅·斯干》中,原文是“发棠于干,其叶涵涵。”这句古文描写了农田中郁郁葱葱生长的发棠树,意味着其叶子丰满、茂盛之意。后来,涵蓄逐渐转变为一种比喻,用来形容言辞或文章中所蕴含的深意或内涵。它的意思是指有深意、有内蕴、能够引起人深思的含义。

在繁体字中,涵蓄的写法为「涵蓄」,和简体字写法一致。

在古代的汉字书写中,涵蓄是以「函蓄」的形式呈现。古时候的汉字字形变化较多,例如“函”部分的「几」字形为两个斜杠相交,而不是现代的直杠横着,而“蓄”字的「木」旁边有一个小旁,表示植树的意思。

例句:他的演讲充满了涵蓄,每个字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涵蓄的组词有:涵盖、涵容、涵义、涵饰。

涵蓄的近义词有:内涵、深意、含蓄。

涵蓄的反义词可能是:肤浅、浅薄。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