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鸱革的意思、鸱革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鸱革的解释

指用革囊浮之于江的 春秋 吴 人 伍子胥 。 明 刘基 《钱唐怀古得吴字》诗:“鴟革愁何极,羊裘钓不迂。”参见“ 鴟夷 ”。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鸱革”是一个源自历史典故的词汇,具体含义及背景如下:

  1. 基本释义
    “鸱革”指春秋时期吴国大臣伍子胥的遗体被装入革囊(皮袋)浮于江中的事件,后成为其代称。该词由“鸱”(猫头鹰,象征不祥)和“革”(皮革)组成,暗含悲壮色彩。

  2. 历史背景
    伍子胥因劝谏吴王夫差防备越国而被赐死,死后遗体被装入革囊抛入江中。这一事件在《史记》等文献中有记载,“鸱革”成为其悲剧命运的象征。

  3. 文学引用
    明代刘基在《钱唐怀古得吴字》中写道:“鸱革愁何极,羊裘钓不迂”,以“鸱革”代指伍子胥,表达对其遭遇的哀叹。

  4. 关联词汇
    “鸱革”与“鸱夷”同源,后者原指皮制酒囊,因伍子胥被裹尸投江的典故衍生出“沉江忠臣”的意象,后也用于形容被迫害的贤士。

使用场景
该词多用于历史或文学语境,现代汉语中较少出现,需结合具体背景理解。如需更详细考证,可参考《史记·伍子胥列传》或相关古籍注疏。

网络扩展解释二

鸱革(ché gé)一词意指老鹰和猫的皮革制成的盔甲,多用于战斗时保护身体。这个词由两个部首组成,鸟部和革部,鸟部表示与鸟有关,革部表示与皮革有关。它的笔画总共为10画。《鸱革》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典籍《史记·秦始皇本纪》中,用来形容一种防护衣物来自于猫和老鹰的皮革制成的盔甲。在繁体字中,鸱革的写法仍然保持不变。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也可以写作“鴟革”。 以下是一些关于鸱革的例句: 1. 他穿着鸱革制成的盔甲,勇往直前。 2. 在古代战争中,战士们常常披上鸱革来保护自己。 关于鸱革的组词,可以有鸱革制成、鸱革盔甲等。 近义词方面,我们可以使用类似的词汇,如鸱革衣甲、鸱革胸甲等。 反义词方面,由于鸱革是用于保护身体的装备,所以没有明显的反义词。 希望以上回答符合您的需求,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