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偏急暴戾。《资治通鉴·宋明帝泰始元年》:“ 废帝 幼而狷暴。及即位,始犹难太后、大臣及 戴法兴 等,未敢自恣。”
“狷暴”是一个汉语词汇,多用于形容性格偏激、急躁且暴戾的特点,属于书面语,现代使用频率较低。以下为详细解释:
基本含义
指性格中兼具“狷”与“暴”两种特质:
两者结合后,形容人行事冲动、性情暴烈且难以自控。
语境应用
该词多用于历史文献或文学描写中,例如《资治通鉴·宋明帝泰始元年》记载:“废帝幼而狷暴”,描述南朝宋废帝刘昱幼年时性格偏激暴虐。
“狷暴”属于复合词,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例如“狷”单独使用时可能带有“清高”之意(如“狷介之士”),但在“狷暴”中词义偏向负面。
《狷暴》是一个汉字词语,拥有丰富的内涵。它可以表示性情独立、坚持原则和主张的人,也可以表示个性古怪、难以捉摸的人。
《狷暴》的部首是犬,并且它由8个笔画组成。
《狷暴》一词的来源比较复杂。据研究,狷(juàn)指“刚愎自用,不驯顺”,意为刚强,暴(bào)指“强横,傲慢”,意为凶暴。古代人们在描述某些人的性格时,可能会使用《狷暴》来形容这种复杂的心理特质。
繁体字形式为「獧暴」,其中「獧」是「狷」的繁体字形式。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狷」的形状稍有不同,它的上部看起来像是两只小狗,下部则像是山的形状。而「暴」的写法也有一些变化, 古代的写法中,与现在有些不同,但整体的意思和现代相似。
1. 他狷暴的个性使他在工作中显得非常固执。
2. 她的狷暴性格让她在朋友圈里与众不同。
3. 这个大师虽然狷暴,但其作品精湛无比。
狷暴表示个性独立、坚持原则和主张的人,可以与其他词语进行组合,例如:
1. 狷暴刚直:意为个性独立而坚持原则。
2. 狷暴难驯:意为个性古怪,难以捉摸。
近义词:狷狂、刚烈、倔强。
反义词:柔顺、温和、驯服。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