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出仕或隐退。 明 李贽 《与弱侯焦太史书》:“重念 龙谿老 没矣, 近老 亦又老矣, 五臺老 未知仕止如何?” 清 梁章鉅 《归田琐记·七十致仕》:“今则距悬车之期,只有二年,而尚有议余不应遽退者。殆亦未就古人行藏之大义,及仕止之恒规,而一按之也。”
“仕止”的汉语词典释义
“仕止”是一个古汉语复合词,由“仕”(指做官、任职)和“止”(指停止、终止)构成,其核心含义为:
例: “仕止随时,义存无竞。”(《汉语大词典》)
例: 古人以“仕止久速”喻人生进退之道(《古代汉语词典》)。
权威来源与引用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释义:“指出仕或退隐。”
来源:ISBN 978-7-5326-3400-1(第二版第10卷)
注:无公开电子资源,需查阅纸质版或授权数据库。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释义:“仕进与退止,指做官或隐退。”
来源:ISBN 978-7-100-01595-4(第1版)
《辞源》(商务印书馆修订本)
释义:“指出仕或退隐。亦泛指行为举止。”
来源:ISBN 978-7-100-01327-1
语义演变与用法
使用场景
说明:以上释义综合权威辞书,未引用网页资源因专业辞书无公开在线版本。建议查阅纸质或官方数据库(如《汉语大词典》知网版)获取完整内容。
“仕止”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出仕或隐退,具体指官员的任职与退隐选择。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释义
“仕”指担任官职、参与政事,“止”意为停止、结束,合起来表示对官职的进退抉择。例如明代李贽在书信中讨论友人的仕途状态时,便使用了该词。
古代文献中的运用
清代梁章鉅在《归田琐记》中,以“仕止”探讨官员退休的规范,强调其符合“行藏之大义”,体现了该词在传统士大夫文化中的伦理意义。
现代引申义
部分资料提到,现代语境中“仕止”可比喻某个职务或工作阶段的结束,但此用法较为少见,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相关词汇与诗句
与“仕止”相关的成语包括“悬车致仕”“学优则仕”等,古诗文中也常通过“仕止”表达对进退之道的思考。
该词主要用于古代文献,需注意结合历史背景理解其文化内涵。若需进一步分析具体文本中的用法,可提供上下文以便深入解读。
抱见礼不切实际车革窜益翠蛾呆打颏颠崕东厂恩旨发孚废国冯骥才扶卫负携感厉膏茶恭肃雊雉关支骨惊寒抖抖汉将华藏世界徊集花酿华彦钧教学计划阶迎景泰蓝剧镇刻牙僚友乱臣贼子硉硉毛胚马蹄决明霉头叛降配德千伏撁索乾榨侨松轻财重士青炬轻炮青州奇袭褥疮商海舍离食欲孙权挞罚铁不得抟人推宅五供飨宴亵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