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选.潘岳<西征赋>》:"长傲宾于柏谷,妻睹貌而献餐。"李善注引《汉武帝故事》:"帝即位,为微行。甞至柏谷,夜投亭长宿,亭长不纳,乃宿逆旅。逆旅翁要少年十余人,皆持弓矢刀剑,令主人妪出遇客。妇谓其翁曰:'吾观此丈夫非常人也;且有备,不可图也。'天寒,妪酌酒,多与其夫,夫醉,妪自缚其夫,诸少年皆走,妪出谢客,杀鸡作食。平旦,上去还宫,乃召逆旅夫妻见之,赐妪金千斤,擢其夫为羽林郎。"飱,同"餐"。后因以"睹貌献飧"为帝王微行的典故。
“睹貎献飧”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背景如下:
汉武帝即位后曾微服私访,夜宿柏谷时被亭长拒绝,转而投宿一家旅店。旅店主人欲图谋不轨,但老板娘察觉汉武帝气度非凡,劝阻丈夫并杀鸡备食热情款待。次日汉武帝回宫后,重赏了这对夫妻。
基本意义:
原指因观察到对方的非凡气度或处境,主动提供帮助(如食物)。后延伸为在他人困境中及时伸出援手,强调善意与洞察力。
争议与补充:
可用于描述主动帮助的行为,例如:
他如“睹貎献飧”般,在对方危难时及时提供援助。
该成语的核心在于通过观察判断并主动施以援手,而非被动羡慕。建议以权威文献的典故和解释为准。
《睹貎獻飧》是成语典故中的一个词语,意为“看到献给供食物的猪”。传说古代有人请朋友吃饭前,有意安排将一只已经宰杀的猪放在客厅中间,待客人到达时才将猪取走。这个故事常用来形容人们故意炫耀财富或炫耀自己的豪华生活。
《睹貎獻飧》中的“睹”字,左边为“目”部,右边是“者”字;“貎”字也是“豸”部,右边是“兒”字;“獻”字的左边是“犭”部,右边是“僉”字;“飧”字左边是“食”部,右边是“彡”字。
根据部首和笔画分解,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个词语。
《睹貎獻飧》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齐民要术·食程》一书中,原文是:“睹貎致飧不能先事因。凡富人之宴飨,必悉陈其奢侈之具焉。”后来成为流传下来的成语。
繁体字形为《覩貎獻飧》。
在古代,这个成语的汉字写法与现代略有不同。例如,“睹”字可以写作“覩”,“貎”字可以写作“貔”,“獻”字可以写作“献”,“飧”字可以写作“餐”。
1. 他总是喜欢将名牌包包摆在明显的位置,真是个《睹貎獻飧》的人。
2. 她的生活方式与富贵无关,不会被《睹貎獻飧》之人所影响。
组词:贪图虚荣、奢华炫耀、炫耀富贵。
近义词:招摇过市、显山露水、炫富。
反义词:谦虚低调、淡泊名利、质朴生活。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