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崩石的意思、崩石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崩石的解释

损坏的刻石。指残碑。 南朝 宋 鲍照 《河清颂》:“窥刊崩石,捃逸残竹, 巢 风寂寥, 羲 埃绵邈。”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汉语大词典》中对“崩石」一词的解释包含两个层次:字面含义为「崩落的石块」,引申义可指山体崩塌的自然现象。该词最早见于《说文解字》,其中「崩」被释作「山坏也」,段玉裁注称「崩者,坏之甚也」,而「石」在《释名》中定义为「山体曰石」,二者组合后形成动态意象。

从古籍用例分析,《水经注·江水》记载的「悬泉瀑布,飞漱其间,崩石千丈」生动描绘了山石崩落的场景,此处的「崩石」既指崩塌的岩石实体,又暗含地质变动过程。现代地质学著作中,「崩石」常作为专业术语,特指因风化、地震等因素导致的岩体坠落现象,例如《工程地质学》将其归类为斜坡地质灾害类型。

该词在文学创作中具有特殊表现力,如唐代诗人孟郊《峡哀》中「崩石犹有室,斩木还无君」的表述,通过崩石意象传递出自然力量的不可抗性。在构词法层面,「崩」作为动词性语素与「石」组合,形成主谓结构的合成词,符合《现代汉语词汇学》对自然现象类词语的构词规律分析。

网络扩展解释

“崩石”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损坏的刻石,即残碑。以下是详细解释:

  1. 词语定义
    “崩”在此处指破损、毁坏,“石”指刻有文字的石碑。组合后表示因年代久远或外力影响而残缺的碑刻。这一用法最早见于南朝宋诗人鲍照的《河清颂》:“窥刊崩石,捃逸残竹”,意为通过残碑和散落的竹简考据历史。

  2. 语境与出处
    该词多用于文献考据领域,指代历史研究中的实物遗存。例如古代学者通过“崩石”(残碑)上的文字补全失传的典籍内容,体现其史料价值。

  3. 字义扩展说明
    单独解析“崩”字时,本义为山体倒塌(如“山崩地裂”),后引申为破裂、毁坏等意;“石”则指岩石或石刻。但在“崩石”一词中,二字组合特指残损的碑刻,不宜拆解为单独字义理解。

“崩石”属于古汉语中的特定组合词,需结合历史文献语境理解其文化意涵。

别人正在浏览...

巴陵报国悲弦贬讥殡敛不移晷草荒草札搀杂程荫尘陋吃白酒尺一诏搭售放生番落風凉敢怒而不敢言骭疡个人主义鬲如过故人庄和心后范夹攻尖巧精达鯨寇旌引开方夸大其辞老头怜闵料知灵清燐燐林芿流霞面誉背非内蒙古佞兑陪门财辟就潜顿青门故侯攘服软沙撒散梢瓜神区蛇神韬藴童乌驼毼武志无庄霞光衔报戏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