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诔谥的意思、诔谥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诔谥的解释

古代累述死者生前行迹并以此定谥的文字。 清 龚自珍 《周信之明经中孚手拓吴兴收藏家吴晋宋梁四朝砖文八十七种见贻赋小诗报之》:“非金非石非誄諡,兽面鱼形错文字。”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诔谥(lěi shì)是古代中国丧葬礼仪中的特定术语,由“诔”与“谥”二字组合而成,分别指代两种密切相关的哀悼与追尊仪式:

  1. 诔(lěi)

    指叙述死者生平德行、表达哀悼之情的悼文。《说文解字》释“诔”为“谥也”,段玉裁注:“累列生时行迹,读之以作谥者。”其核心功能是通过文字总结逝者生平功绩,为拟定谥号提供依据。诔文多由史官或近臣撰写,在葬礼上宣读,属古代贵族丧礼的重要环节。

    来源:《说文解字注》《文心雕龙·诔碑》

  2. 谥(shì)

    指帝王、贵族、名臣死后,依其生平事迹与品德所追封的称号。《礼记·表记》载:“先王谥以尊名。”谥号具有“褒贬死者,劝勉生者”的作用,如“文”“武”表褒扬,“厉”“炀”含贬斥,由朝廷礼官据谥法拟定,经君主认可后颁行。

    来源:《礼记正义》《逸周书·谥法解》

诔谥的关联性

“诔”是撰写悼文的过程,“谥”是最终赋予的称号,二者构成连贯仪式:诔文陈述逝者德行作为谥号定夺的依据,谥号则是对诔文内容的凝练概括。如《文心雕龙》所言:“读诔定谥,其节文大矣。”这一制度盛行于周代至汉代,集中体现古代“慎终追远”的伦理观念与礼法秩序。

来源:《仪礼·士丧礼》《汉书·艺文志》

历史背景补充

诔谥制度严格遵循等级规范。《礼记·曲礼》明确“贱不诔贵,幼不诔长”,仅适用于士大夫以上阶层。唐代后谥号渐趋繁复,诔文则逐渐演变为民间哀祭文,但“诔谥”作为礼制专称仍保留于典籍中,成为研究古代丧葬文化的重要范畴。

来源:《周礼·春官宗伯》《通典·礼典》

网络扩展解释

“诔谥”是古代对死者进行哀悼并评定谥号的一种文体或仪式,具体解释如下:

1.诔的含义

诔(lěi) 是古代叙述死者生平事迹、表达哀悼的文体,通常用于上级对下级的悼念。其特点包括:

2.谥的含义

谥(shì) 是古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根据其生平行为给予的褒贬称号,如“文正”“武穆”等。其核心意义在于:

3.诔与谥的关系

“诔谥”一词结合了两者功能:

4.示例与文献依据

“诔谥”是古代通过诔文追述死者生平,并据此评定谥号的制度,兼具情感表达与礼法评价的双重意义。

别人正在浏览...

绷席避灾畅白插销穿山甲澹然道庿东极都目短虑肥源膏粱纨袴艮岑柜桌寒煖和礼花墙华资恢谲京蚨靖郭君金门蠲涤捐命零残凌欺砺石利锁名缰六韬三略龙醢轮歇地买庸闷捱捱门吊儿内道场泣泪清超青门绿玉房诠说热烫烫埽境伤伐沙压舍利子塔生意事急无君子双绶睡帽税银鱐鱼傥或汤面唐三彩听懂骰钱讬始卫道士飨庙涎沫潇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