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司的意思、鼓司的详细解释
鼓司的解释
宋 代官署名。掌臣民章奏。 宋 王栐 《燕翼诒谋录》卷二:“ 太宗皇帝 淳化 三年五月辛亥,詔置理检司,以 钱若水 领之。其后改曰登闻院,又置鼓於禁门外,以达下情,名曰鼓司。 真宗 景德 四年五月戊申,詔改鼓司为登闻鼓院。”
词语分解
- 鼓的解释 鼓 ǔ 打击乐器,圆柱形,中空,两头蒙皮:鼓乐(?)。鼓角(僶 )。大鼓。 形状、声音、作用像鼓的:耳鼓。石鼓。 敲击或拍打使发出声音:鼓吹。鼓噪。 发动,使振作起来:鼓励。鼓动。鼓舞。一鼓作气。 高
- 司的解释 司 ī 主管,操作:司法。司机。司令。司南(古代用磁石做成的辨别方向的仪器,为现在指南针的始祖)。司空(a.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工程的长官;b.复姓)。司徒(a.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土地和徒役的长官,后为
专业解析
鼓司是中国古代司法体系中的特殊机构,专指宋代设立的“登闻鼓院”前身。该机构设立于宋太宗淳化年间(990年—994年),主要职能是接收百姓通过击鼓鸣冤方式呈递的诉状,为民众提供直接向中央申诉的渠道。据《宋史·职官志》记载,鼓司“掌受文武官及士民章奏表疏”,其设立体现了宋代司法制度中对民意的重视。
从机构职能来看,鼓司具备三个核心特征:其一,受理范围涵盖刑狱冤案、官吏贪渎等案件;其二,申诉方式需通过击打衙署门前的登闻鼓;其三,案件经初步核查后直呈皇帝或中枢机构。南宋时期,鼓司更名为“登闻鼓院”,与“登闻检院”并列成为中央直管的上诉机构。
参考来源:
-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第3版)
- 《中国历史大辞典·宋史卷》(上海辞书出版社)
- 《宋会要辑稿·职官》(中华书局点校本)
网络扩展解释
“鼓司”一词主要有以下两种含义,需结合不同语境理解:
一、古代戏曲/表演中的角色
- 基本含义:指在表演或演唱中担任鼓手或打击乐手的人,负责通过击鼓或其他打击乐器控制节奏、烘托气氛。
- 使用场景:常见于传统戏曲(如京剧、昆曲)或民间艺术表演中,现代也泛指各类演出中的打击乐演奏者。
二、宋代官署名
- 历史背景:宋初设立,职能是受理臣民通过击鼓方式提交的奏章或申诉,后于真宗景德四年(1007年)更名为“登闻鼓院”。
- 运作方式:在禁门外设登闻鼓,民众可直接击鼓鸣冤或上奏,最初由宦官管理,后改由朝官主管。
补充说明
- 词源考证:宋代王栐《燕翼诒谋录》记载了鼓司的设立与改制过程,是重要的历史文献依据。
- 现代延伸:作为表演角色时,强调其艺术功能;作为历史机构时,体现古代司法与行政的沟通机制。
如需更深入的历史细节,可参考《燕翼诒谋录》或宋代官制相关研究。
别人正在浏览...
白艾八门保用标落髟鼬并闾傧赞迟欠冲穆除陌钱大直若屈敦聘独头政治发谪构画盥洗室孤撑还策恒语恨之入骨浑大缄脣浆液简去奸违警健讥谈钜室菊琖开夜车衎衎匡翊霾晶枚速马工命运多舛沐金年次普泛迁鼎乾姜弃暗投明峭僻琴工遒壮全宗撒谎沈葆桢摄选十款屎流屁滚时任四上松叶酒天吴髫初挖耳万庾香肚相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