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国家与国家之间用和平方式解决彼此争端,并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发展彼此间的经济和文化联系。 毛6*泽6*东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十二:“至于帝国主义国家,我们也要团结那里的人民,并且争取同那些国家和平共处,做些生意,制止可能发生的战争。”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和平共处汉语 快速查询。
和平共处是一个国际关系领域的核心概念,其含义和原则可归纳如下:
指国家间通过非军事手段解决争端,在平等基础上实现共存与发展。包含两个层面:
• 理论提出:周恩来总理1953年首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重要论述: - 邓小平称其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最好方式" - 毛泽东主张"团结那里的人民"实现共存
五项基本原则构成体系:
• 国际外交:如中国与斯洛文尼亚的互信合作 • 文化交融:茅盾描述的佛道儒三教共存案例 • 民族关系:处理不同文明间的交往准则
"根据平等互利原则,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可以实现和平共处"
可通过查看近义词"相安无事"等扩展学习,更多历史案例可参考、2的百科条目。该原则至今仍是联合国推崇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
和平共处是指不同国家、民族或者社会群体在国际关系中通过和平手段解决争端,保持和平与稳定的共同原则或方式。
拆分部首:禾(㔾) + 十(㔾)+ 八(㔾)
总笔画数:23
《和平共处》这个词最早是在1955年4月***************与孟加拉国和平共处联合声明中提出的。起初是指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和平共处。后来,这个词逐渐引申为国际社会各成员国之间的和平共处原则。
繁体字为「和平共處」。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为「和平共處」。
1. 我们应该以和平共处为目标,推动国际关系的和谐发展。
2. 和平共处是解决国际争端的重要途径之一。
1. 和谐共处
2. 友好共处
3. 共同生存
4. 和平相处
5. 共存共荣
和谐相处、友好共存、互利共赢
敌对相处、冲突不断、战争状态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