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妇德。 明 袁宗道 《寿徐母沉夫人五帙序》:“其壼德妇行亦多可述者,何独男子!” 明 袁宗道 《祭原任中堂高老先生夫人文》:“生具壼德,没垂芳名。” 清 戴名世 《凌母严太夫人寿序》:“夫人家之废兴,惟视女德。虽有奇尤异敏之士,而苟无壼德内助,则其家亦必不能有成。”
壸德(kǔn dé)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历史意涵的词汇,指古代对女性品德的要求,尤指符合传统礼教规范的妇德。其释义可从以下角度展开:
词源解析
“壼”本义为宫中道路(《说文解字》释“宫中道”),后引申为内室、闺阁,象征女性生活的空间范畴;“德”即品德、操守。二者结合,特指女性在家庭伦理中应遵循的德行规范,如《礼记·内则》所载“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四德。
文化内涵
传统语境中,“壸德”涵盖谦顺、贞静、勤俭等特质,如班昭《女诫》强调“清闲贞静,守节整齐,行己有耻,动静有法”。这一概念亦见于《后汉书·列女传》,将“正身洁行”作为女性德行的核心标准。
现代视角
当代语义中,“壸德”作为历史词汇,多用于文化研究领域,反映古代社会性别观念。学者指出其承载的伦理观具有时代局限性,但作为语言符号,仍为研究传统家庭制度提供语料参考(来源:《汉语大词典》第二版,商务印书馆)。
引用文献
关于“壼德”的解释需结合字形和文献进行梳理:
字形辨析
中提到的“壸德”(拼音kǔn dé)与用户所问“壼德”存在字形差异。经查,“壸”与“壼”为形近字,但“壸”在《汉语大词典》中读作kǔn,原指宫闱或妇女居所,而“壼”为“壸”的异体字写法,二者通用。因此“壼德”应等同于“壸德”。
具体含义
“壼德”指传统社会中女性应具备的德行,尤指妇德和家庭美德。如明代袁宗道在《寿徐母沉夫人五帙序》中称颂女性“壼德妇行”,清代戴名世亦强调“壼德”对家族兴衰的影响。该词多用于古代文献中对女性持家有道、品行端庄的褒扬。
历史语境
这一概念源于儒家伦理,与“三从四德”中的“妇德”密切相关,强调女性在家庭中的柔顺、勤俭及教化子女等责任。现代语境下,其内涵已随社会观念演变而淡化。
建议:若需引用此词,建议优先使用“壸德”标准写法,并注意其历史语境的特殊性。
白骨露野百名备道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背鐍並舉不及格昌族臭美初弦堵当独木船杜园恩旨藩阃翻新罚神浮云给使公担光阐漶漫解船戒香借支金灿灿矜善紧身酒筵军车君卿舌军市狼虎谷裂素礼罗灵壁邻女詈人六安茶迷性默礼弄性尚气偏吝僻狭侵叛跂跃劬顇燃藜山水设法升斛示范动作耸突搯摸讨生活铁围城童第周媮息万笏纤茸骁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