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连词。何况。《易·乾》:“天且弗违,而况於人乎?况於鬼神乎?”《孟子·离娄上》:“君不行仁政而富之,皆弃於 孔子 者也,况於为之强战?”《史记·穰侯列传论》:“及其贵极富溢,一夫开説,身折势夺而以忧死,况於羈於之臣乎!”
“况于”是一个文言连词,主要用于递进关系的句子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何况”,常以反问语气加强表达。以下是详细解释:
表示在已有事实基础上进一步推论,强调后文所述情况更应如此。例如《孟子》中“君不行仁政而富之……况于为之强战?”,通过反问指出前文行为已不合理,后文行为更应否定。
结构特征
多与“而”“且”等词搭配,形成“尚且……况于……”的句式。如《易经》例句:“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通过层层递进强化观点。
语境功能
用于反驳或强调逻辑必然性,常见于说理性文本。例如《史记》中通过“况于羁旅之臣乎”,突出特定群体的处境更值得关注。
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主要出现在引用古籍或仿古文体中。其功能多被“何况”“更不用说”等替代,例如:“普通人尚且难以承受,况于孩童?”(仿古表达)。
更多例句及完整解析可参考《汉典》及《沪江在线词典》等来源。
《况于》是一个用于表示比较、并列、或者举例的词语,常用于句子中,起连接作用。它的意思可以理解为“比如”、“譬如”或者“像是”。主要用来举例说明,加强句子的说服力。
《况于》用于表示的是一种汉字词语,它由两个部首组成: 冫(冰部)和 于(幺部)。 冫部分属于水部,而幺部是半个部首。 况于总共包含了6个笔画。
《况于》这个词的来源比较复杂。在《康熙字典》中并没有况于这个词的详细解释,所以无法确定它的确切来源。
《况于》在繁体字中的写法是「况於」。
在古代,汉字写法有所不同。根据《說文解字》,《况于》的古时候汉字写法是「况余」。这种写法在今天的使用中已很少见到。
1. 他喜爱各种水果,况于苹果更是无法抗拒。
2. 公司需要增加销售额,况于当前市场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3. 她总是爱学新东西,况于语言学习更是充满了热情。
况且、况又、决于、决将
譬如、比如、例如
不如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