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 蚍蜉撼大树 ”。
“蚍蜉撼大木”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1. 基本含义
比喻微小的力量试图动摇强大的事物,常用来形容不自量力的行为。其中,“蚍蜉”指蚂蚁,“大木”指大树,字面意思是蚂蚁想要摇动大树,结果必然徒劳无功。
2. 出处与背景
该成语最早出自宋代赵与时《宾退录》第二卷:“蚍蜉撼大木,多见不知量也。”,意为蚂蚁撼动大树的行为,多因不自知力量的悬殊。
3. 用法与结构
4. 近义词与延伸
5. 现实意义
常用于批评高估自身能力、试图挑战强大对手的行为,例如个人对抗庞大机构或弱小势力干预大局等场景。
“蚍蜉撼大木”是一个成语,意为小小的蚍蜉试图撼动大木头,形容力量微小的人无法撼动强大的事物。
这个词由蚍(虫部)和蜉(虫部)组成,共有16个笔画。
《蚍蜉撼大木》这个成语出自《庄子·齐物论》:“蜉蜣之羽,\n发轫于陵阳之畔。泰山不让土壤之美;锦毛尚曰不美,而况于黄金之贵,适足畏而不敢专矣。矢鱼之穴犹可操针,蚍蜉之才不可以凌大任。则何异哉?”在这段文字中,用“蚍蜉撼大木”形象地表达了力量孱弱的蚍蜉不能撼动大木的意思。
繁体字为“蚍蜉撼大木”,没有变化。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但是在本词中没有发现与现代写法有明显区别。
1. 他虽然勇敢,但是在那个强大的对手面前就像蚍蜉撼大木,无法奏效。
2. 虽然我们的力量微小,但是只要团结一心,就不是蚍蜉撼大木。
无相关组词。
无近义词。
大象压死蚊子。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