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九世仇的意思、九世仇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九世仇的解释

春秋 时, 齐哀公 遭 纪侯 诬害,为 周 天子所烹,至 襄公 历九世始复远祖之仇,灭 纪国 。见《公羊传·庄公四年》。《汉书·匈奴传上》:“昔 齐襄公 復九世之讎,《春秋》大之。”后因以“九世仇”喻君国累世深仇。 宋 陆游 《纵笔》诗:“会须沥血书封事,请报天家九世仇!” 宁调元 《感怀》诗:“復九世仇盟玉帛,提三尺剑奠金甌。” 柳亚子 《<二十世纪大舞台>发刊词》:“男儿不能提三尺剑,报九世仇……人间何世,盖仰天长慟而不能已。”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九世仇”是一个源自中国历史典故的成语,其核心含义是指世代累积、历时久远的深仇大恨。它特指仇恨延续了九代之久,强调仇恨之深、时间之长和难以化解。

详细解释如下:

  1. 字面与历史典故来源:

    • “九世”指九代人,形容时间跨度极长。
    • “仇”指仇恨、冤仇。
    • 该成语直接来源于《春秋公羊传·庄公四年》记载的著名历史事件:春秋时期,齐国国君齐襄公为报其先祖齐哀公被纪国国君陷害并遭周天子烹杀之仇,出兵灭掉了纪国。据《公羊传》记载,从齐哀公到齐襄公,齐国与纪国的仇恨正好延续了九代君主(哀公、胡公、献公、武公、厉公、文公、成公、庄公、僖公),故称“九世之仇”或“九世仇”。
  2. 引申含义:

    • 深仇大恨: 形容仇恨极其深刻,根深蒂固。
    • 历时久远: 强调仇恨并非一朝一夕形成,而是经过漫长岁月积累下来的。
    • 难以化解: 暗示因时间久远、仇恨深重,和解或化解变得异常困难。
    • 复仇的正当性(古义): 在古代语境下,特别是依据《公羊传》所阐释的“大复仇”思想,这种世代相传的深仇大恨被认为有理由、甚至有义务去报复(如齐襄公灭纪)。但在现代语境下,更侧重于描述仇恨本身的性质,而非鼓励复仇。
  3. 现代用法: 在现代汉语中,“九世仇”主要用作名词性短语,用来比喻或形容那些积怨极深、世代相传、难以消解的仇恨或矛盾。它常用于描述国家、民族、家族或团体之间长期存在的敌对关系或历史积怨。其感情色彩强烈,带有沉重感和历史沧桑感。

权威性参考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九世仇”是中国古代历史典故衍生的词语,其含义和背景如下:

词义解释

  1. 词源与典故
    源自春秋时期齐国与纪国的世仇。齐哀公因纪侯诬告被周天子处死,历经九代君主后,齐襄公灭纪国复仇(《公羊传·庄公四年》记载)。《汉书》称“齐襄公复九世之仇,《春秋》大之”,意指儒家经典认可这种跨越世代的正统复仇行为。

  2. 本义与引申义

    • 本义:特指齐襄公为祖先复仇灭纪国的历史事件。
    • 引申义:比喻国家或家族积累多代的深仇大恨,强调仇恨的持久性与不共戴天。
  3. 文化影响
    儒家将其视为“大义”象征,如宋代陆游在《纵笔》中写道“请报天家九世仇”,表达收复中原的决心。近代革命者(如柳亚子)也借此词宣扬推翻清廷、恢复汉室。


相关概念辨析

使用场景

多用于文学、历史或政治语境,如描述民族仇恨、历史遗留矛盾等。需注意其强烈的复仇色彩,现代使用常带有批判或警示意味。

别人正在浏览...

百务具举棒法包乾饱其私囊彼岸不停不消得不饮盗泉倡园花澶渊之盟鸱鸠吃苦头愁乡传鉢袋奠雁丁玲发迹雰雪负日龟屏果果浣浣获吕布江雪戒装警铃金鸡竿金莲籍取九月九开言辽东华表灵津六关滤罗緑线青浅轻视人生七十古来稀杀食神场诗界时膳双歌殳虫司啬耸壑凌霄俗圣阘顿螳蜋痰饮挑幺挑六危险瞎闯虾蟇狎密像生效果小家婆谿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