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类似日蚀的一种现象。古谓日光为阴气所掩蔽。《宋书·五行志五》:“ 晋孝怀帝 永嘉 元年十一月乙亥黄黑气掩日,所炤皆黄。案《河图》占曰:‘日薄也。’其説曰:‘凡日蚀皆於晦朔,有不於晦朔者,为日薄。虽非日月同宿,时阴气盛,掩薄日光也。占类蚀。’”
(2).日色暗淡。 唐 韩愈 《晚寄张十八助教周郎博士》诗:“日薄风景旷,出归偃前簷。晴云如擘絮,新月似磨鎌。” 钱仲联 集释引 朱熹 考异:“‘薄’,或作‘落’。今详语势,但如 白乐天 所谓‘旌旗无光日色薄’耳。” 宋 欧阳修 《黄杨树子赋》:“日薄云昏,烟霏露滴,负劲节以谁赏,抱孤心而谁识!” 明 邵璨 《香囊记·设祭》:“你看那战场风景,真个好悽惨,只见日薄风悲,草枯蓬断。”
(3).傍晚,天色将黑之时。《新唐书·王琚传》:“帝於 琚 眷委特异,豫大政事,时号‘内宰相’。每见閤中,视日薄乃得出。”
(4).日益浇薄。《宋史·选举志二》:“ 宝祐 二年,监察御史 陈大方 言:‘士风日薄,文场多弊。’”
“日薄”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需结合语境具体分析,主要包含以下解释:
天文现象
指类似日食的异常现象,古代认为日光被阴气遮蔽。例如《宋书·五行志》记载“黄黑气掩日”,占卜者称此为“日薄”。
日色暗淡
形容日光微弱或天色昏暗。如唐代韩愈诗句“日薄风景旷”,描绘傍晚时分的黯淡日光。
傍晚时分
指天色将黑的时刻。《新唐书·王琚传》提到“视日薄乃得出”,即天色渐暗才离开。
比喻事物衰微
由“日色暗淡”引申为事物接近尾声或衰落,如“日薄西山”形容人衰老或王朝末路。此义项在古籍中虽未直接出现,但可通过诗句意象推演。
社会风气浇薄
部分文献(如、4)提到“日益浇薄”,指世风逐渐淡薄、不淳厚,属于罕见用法。
如需进一步探究古籍原文,可参考《宋书·五行志》或韩愈诗集的注解。
《日薄》是一个形容词,指太阳已经西斜,天色渐晚。
拆分:日+蒙
部首:日
笔画:12画
《日薄》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由于太阳西下时天色逐渐昏暗,人们用来形容时间的推移。
繁体字为「日薄」。
在古代,「日薄」的写法与现代相同。
1. 夕阳西下,日薄西山。
2. 天色渐晚,城市逐渐沉入了日薄西山的宁静。
日落、日暮、日西、日晚
黄昏、傍晚、夕阳
旭日升天、东升西落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