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仪式;规格。 元 陆友 《砚北杂志》卷下:“ 庐山 道士 黄可立 之言曰:‘ 寇谦之 、 杜光庭 之科范,不如 吴筠 之诗……何则?渐自然。’”《金6*瓶6*梅词话》第三三回:“ 春梅 做定科范,取了箇茶甌子,流沿边斟上递与他。”
(2).亦作“ 科汎 ”。指戏曲程式动作。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三本第四折:“洁引太医上,双斗医科范了。”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词曲·杂剧院本》:“若所谓院本者,本 北宋 徽宗 时‘五花爨弄’之遗,有散説,有道念,有筋斗,有科汎。初与杂剧本一种,至 元 始分为两。” 明 陶宗仪 《辍耕录·院本名目》:“教坊色长 魏 、 武 、 刘 三人,鼎新编辑, 魏 长於念诵, 武 长於筋斗, 刘 长於科汎,至今乐人皆宗之。”
(3).圈套;机谋。 元 方伯成 《端正好(北)·忆别》套曲:“粧成科范,将咱好事拦。”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科范汉语 快速查询。
“科范”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因语境不同而有所差异,主要分为以下两类:
“科范”既可指学术典范,也可作为戏曲术语。建议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其含义。如需更完整的文献例证,可参考《西厢记》《砚北杂志》等古籍。
科范(kē fàn)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其中“科”是指学科、学术领域,而“范”则表示规则、规范。综合起来,科范表示一种学科或领域的规范或准则。
《康熙字典》中,可以找到“科范”的部首分别是“禾”和“艹”,其中“禾”表示植物的禾谷类,而“艹”则表示草。根据康熙字典的查询,“科”的笔画数为9画,“范”的笔画数为8画。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最早的“科范”出现在《史记·淮阴侯列传》中,用于描述淮阴侯刘邦治下所制定的一系列法律和政策。在这里,“科范”所指的是对法律和制度的规范和规则。
在繁体字中,“科范”的写法保持不变:“科范”。
古代汉字的写法有很多变种,但关于“科范”这个词,其古时候的写法基本与现代写法相似。
1. 在科学研究领域,遵守科学方法是学者们的科范。
2. 她是该领域的权威,她的研究结果成为了大家学习的科范。
科目、范例、规范、科学、学科
规则、标准、准则
违规、不规范、不科学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