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黄杜鹃的意思、黄杜鹃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黄杜鹃的解释

羊踯躅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六·羊踯躅》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黄杜鹃(学名:Rhododendron molle),在汉语词典及植物学领域中,特指杜鹃花科杜鹃属的一种有毒灌木,其释义与特征可综合权威来源归纳如下:


一、基本释义

黄杜鹃是羊踯躅(Rhododendron molle)的俗称,因花色鲜黄或金黄而得名。古称“闹羊花”“羊不食草”,源自其毒性——羊误食后踯躅(徘徊)而死,故名“羊踯躅”。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该词条明确标注为有毒植物,属中国传统药用植物,需谨慎使用。


二、植物学特征

  1. 形态:落叶灌木,高0.5-2米;叶片纸质,长圆形至披针形;伞形花序顶生,花冠钟状,金黄色,花瓣5裂。
  2. 分布:主要分布于中国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如江苏、浙江、江西、湖南等省,常见于山坡灌丛或疏林下。
  3. 毒性成分:含梫木毒素(andromedotoxin)、杜鹃花素(rhodotoxin)等神经毒素,全株有毒,花与果毒性最强。

三、药用价值与文化记载


四、注意事项

因其剧毒特性,黄杜鹃被列入《中国有毒植物名录》,非专业人士不可擅自采食或药用。现代临床已极少内服,仅限外用或提取物研究。


参考文献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植物志》第57卷. 科学出版社, 199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2016.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 《中华本草》.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

陈冀胜, 郑硕. 《中国有毒植物》. 科学出版社, 1987.

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20.

李时珍. 《本草纲目》(校点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吴其濬. 《植物名实图考》. 商务印书馆, 1957.

网络扩展解释

“黄杜鹃”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需结合植物学、文化寓意及传统医学角度综合解释:

一、植物学定义

黄杜鹃学名为Rhododendron molle,是杜鹃花科杜鹃属的落叶灌木。其形态特征包括:

  1. 植株:高0.5-2米,分枝稀疏,幼枝密被灰白色柔毛。
  2. 叶片:纸质,长圆形至披针形,长5-11厘米,边缘具睫毛。
  3. 花朵:总状伞形花序顶生,花冠黄色或金黄色,带深红色斑点,花期3-5月。
  4. 分布:中国华东、华中、华南及西南地区均有分布,常见于山坡灌丛。

二、别名与药用记载

黄杜鹃在《本草纲目》中被称为羊踯躅,李时珍记载其根、花可入药,但全株有毒,需谨慎使用。

三、文化寓意

作为花卉,黄杜鹃有以下象征意义:

  1. 花语:爱的喜悦、青春活力,适合赠予恋人表达心意。
  2. 传统寓意:
    • 繁荣昌盛:常用于节日装饰;
    • 思乡之情:寄托对远方亲友的牵挂;
    • 友谊长存:可赠国际友人表达友好。

四、注意事项

黄杜鹃虽有观赏和药用价值,但需注意:

以上信息综合了植物特征、文献记载及文化内涵,如需进一步了解药用细节或栽培技术,可参考《本草纲目》或园艺专业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案坐宝命北阙岑蔚成画丞相朾螘淡水养殖惮直雕耗地垒泛泆凤褥高汤根勾寡见少闻寡耦孤轮骨软斤麻黑蒙蒙惠连魂飞魄散货舱艰钜驾驶员阶合捷克人谨案九牛万象之力瘠亡拘制克柔愧怕冷讥热嘲冷突连理树禄入马铃瓜明姿南竹牛田浓济牝户倾谄青羊祁僮秋景天羣儿乳齿圣历秫櫱速鬭素火腿俗下文字提掇万衆哇哇伪缪温水物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