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拱手听命
指恭敬地听从对方命令,毫无反抗之意。多用于描述臣服、顺从的态度,含被动或无奈意味。
原指双手抱拳(左手掩右手,掌心向内),古代表示恭敬的礼节;引申为“无为”“顺从”之态。《汉语大词典》释为“两手相合以示敬意”,后喻不抵抗、不争持。
遵从指令,接受支配。《现代汉语词典》注“听”为“接受服从”,“命”即“命令”。
以恭敬姿态无条件服从,常见于权力不对等的关系中,隐含被动性。如《明史·陈九畴传》载:“边臣怵利害,拱手听命,致内属番人坐困。”
“拱手”源自周礼,是士相见或祭祀时的规范动作(《仪礼·士冠礼》),后符号化为谦卑姿态。
成语多用于君臣、上下级语境,如清代魏源《圣武记》评明末政局:“将帅拱手听命于文吏”,凸显权力失衡。
《明史·卷二百四》
“(诸将)皆拱手听命,莫敢谁何。”
此例反映将领对权威的绝对服从,强化了成语的被动色彩。
参考资料
“拱手听命”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综合说明:
基本释义
指双手合抱于胸前以示敬意,形容对他人的命令或安排恭顺服从、毫无反抗。该词强调被动接受的态度,常见于描述下级对上级、弱势方对强势方的顺从行为。
出处与典故
最早见于《明史·陈九畴传》:“边臣怵利害,拱手听命,致内属番人勾连接引,以至于今。”,原指边疆官员因畏惧后果而完全服从命令,导致边境问题恶化。
结构与用法
使用场景
多用于描述缺乏主见或迫于形势的服从,例如:
延伸解析
该词隐含被动性与非主动性,常带有一定贬义色彩,暗示缺乏独立判断或反抗意识。例如《杨家将演义》中“使萧太后拱手听命”即通过计谋迫使对方服从。
提示:若需更多例句或历史用例,可参考《明史》原文或成语词典(如汉典、查字典等来源)。
参察传播楚剧单身斗色争妍端辞恩逾慈母法驾覆蔀赋禄刚铠灌浆糊汉法合要涸辙鱼洪嗣挥洒自如灰死浑涵火位剑鸣贾鬻结昏晋邦镜诫静翳劲士谨养棘突九驷酒言酒语橘井宽条苦口逆耳阔情牢烛猛孤丁地免役钱庙门命敕荍麦惬服情物劬苦柔远镇迩神虎师婆霜锐疏方松黄碎事躢鞠天雨挽夫完人晩途瓮尽杯乾乌角巾物性系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