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疑问代词。犹言何所。《公羊传·庄公十二年》:“ 鲁侯 之美恶乎至?” 何休 注:“恶乎至,犹何所至。”《孟子·梁惠王上》:“天下恶乎定?” 赵岐 注:“问天下安所定,言谁能定之?”《汉书·王贡两龚鲍传序》:“ 梁 、 齐 、 楚 、 赵 之君非不富且贵也,恶虖成其名!” 唐 柳宗元 《非<国语>上·三川震》:“自动自休,自峙自流,是恶乎与我谋?” 明 刘基 《郁离子·瞽瞶》:“日与天同其久者也,恶乎亡?” 清 王引之 《经传释词》卷四:“由 庄 十二年《公羊传》注及《孟子》注推之,则‘恶乎用吾情’,即‘何所用吾情’;‘恶乎淫’,即‘何所淫’。盖‘恶’本训‘何’,‘恶乎’,犹言何所,不必训为‘於何’也。”
(2).叹词。呜呼。《韩诗外传》卷二:“次及 晏子 ,捧杯血,仰天叹曰:恶乎! 崔子 将为无道而杀其君。”
“恶乎”是古代汉语中特有的疑问代词,常见于先秦典籍与文言文系统,其核心含义为“于何”“怎么”,用于表示对方式、处所或原因的疑问。根据《汉语大词典》解释,“恶”通“乌”,表疑问;“乎”为介词,相当于“于”,组合后形成固定结构。
从语法结构看,“恶乎”通常后接动词或形容词,构成倒装句式。例如《孟子·梁惠王上》中“天下恶乎定”,意为“天下安定于何处”(天下通过何种途径实现安定),此处“恶乎”引导对实现途径的追问。王力在《古代汉语》中指出,该词本质是介词结构前置,属于上古汉语的典型语法现象。
在语义演变方面,《经传释词》考据显示,“恶乎”在周代文献中已高频使用,至汉代逐渐被“何由”“何以”等替代。现代汉语中保留在成语“始恶乎此”(始于此)等固定表达中,但日常使用已消亡。古籍典型用例可见《荀子·劝学》“学恶乎始?恶乎终?”,强调对学习起始与终结的哲学思辨。
“恶乎”是古代汉语中的复合词,主要含义和用法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基本含义
表示“何所”“哪里”“怎么”,用于疑问句或反问句。
语法功能
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于何”,常与动词搭配,表示对时间、地点、方式的提问。
建议结合具体古文语境判断其含义,若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公羊传》《孟子》等原典及何休、赵岐的古注。
半导体二极管报罢博奥步级常科厂狱驰光酬荅楮条促趱打得火热单丁断没复述工作组害兽号愬弘邃环城将摄简谅茧税焦额较刻吉从金幌急人所急康盛枯萃昆仑道烂污货鲁鱼帝虎妙娥农会骈集片批平常批头棍千亩潜形堑渊敲磨蚑蛲曲附濡沾撒盐折钗时语水道诉冤太阳风套包透底脱尖拖下水威临委致勿已席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