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汉 陈蕃 做 豫章 太守时,不接待宾客,唯 徐稺 来访,特设一榻, 徐 一去就把榻悬挂起来。因 徐稺 为 豫章 人,故称“南州榻”。后用为礼遇嘉宾之典实。 明 夏完淳 《放歌赠吴锦雯兼讯武林诸同志》诗:“逢人便下 南州 榻,满座还开 北海 樽。”参阅《后汉书·徐稺传》。
“南州榻”是一个源自东汉时期的典故性词语,现多用于表达对宾客的礼遇或高规格接待。以下是详细解释:
词语来源
东汉名士陈蕃任豫章太守时,不轻易接待宾客,唯独为隐士徐稺(字孺子)专设一榻。徐稺离开后,陈蕃便将榻悬挂,以示对其敬重。因徐稺是豫章(今江西南昌)人,故称“南州榻”。
典故出处
该典故最早见于《后汉书·徐稺传》,后成为礼贤下士的典型象征。例如明代夏完淳的诗句“逢人便下南州榻”,即以“南州榻”表达对宾客的盛情。
用法与内涵
词语常用于文学作品中,暗含以下两层含义:
现代延伸
当代语境中,“南州榻”可作为典故引用,比喻对特殊客人的特别礼遇,或用于赞美主人风雅好客的品性。
《南州榻》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词语,拆分为南、州、榻三个字。
其中,「南」是一个汉字,由「又」和「十」两个部首组成,有5画,表示方位词「朝向南方」。
「州」也是一个汉字,由「广」和「水」两个部首组成,有6画,表示行政区域或地理概念。
「榻」是一个汉字,由「木」和「早」两个部首组成,有12画,表示一种家具,榻榻米的简称,一种传统的床位。
《南州榻》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人的创作中。它在文学作品中常常被形容为一个安逸、舒适的地方,也具有温馨、宜人之意。
在繁体字中,「南州榻」的写法为「南州榻」,并没有太大区别。
古时候,汉字的书写规范与现在不同,但「南州榻」这个词在古代的书写方式仍然与现代相似。
以下是关于「南州榻」的一些例句:
1. 小说中,女主角总是在南州榻上度过一个安逸而快乐的下午。
2. 这幅画上描绘了一个静谧的南州榻,引人入胜。
3. 李白笔下的南州榻,以其细腻的描写让人如痴如醉。
与「南州榻」相关的组词有「南方」、「州县」、「榻榻米」等。
与「南州榻」近义词包括「榻席」、「榻子」、「榻上」等。
没有确定的反义词与「南州榻」相关,因为它代表的意义并不具有与之相反的词语。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