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蹋鼓”。古时歌舞,著革履踏行鼓上,谓之踏鼓。《周礼·春官·序官》“鞮鞻氏下士四人” 汉 郑玄 注:“鞻,读为履。鞮屨,四夷舞者所屝也,今时倡蹋鼓沓行者自有屝。”《三国志·魏志·杨阜传》:“ 洪 ( 曹洪 )置酒大会,令女倡著罗縠之衣,蹋鼓,一坐皆笑。” 明 袁宏道 《西施山》诗:“ 越王 跪进衣,夫人亲蹋鼓。买死倾城心,教出迷天舞。”
“踏鼓”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两种主要解释,分别来源于历史记载和现代引申义:
指古代表演者穿着革履在鼓面上踏步起舞的技艺。这一形式最早见于《周礼》《三国志》等典籍:
作为成语时,其含义演变为比喻勇敢踏上征途、毫不退缩的精神:
两种解释的关联性推测:成语的比喻义可能源于古代踏鼓舞所需的节奏感和胆识,但文献中未见直接演化依据。使用时需根据语境区分具体指向。
《踏鼓》是一个成语,意为鼓起勇气,迈出第一步。在现代汉语中,通常用来形容开始或者迎接新的挑战。
《踏鼓》这个词,拆分成两个部首:足(zú)和鼓(gǔ),分别是“行走”和“乐器鼓”的意思。这个词一共有13个笔画。
《踏鼓》这个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军事文化。军队在出征前会以踏鼓声为号,士兵们会以此为信号,齐心协力鼓起勇气,挺立行进。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意象逐渐演变为现代使用的成语。
《踏鼓》在繁体字中是「踏鼓」。
在古代汉字中,「踏鼓」的写法可能会有所不同。具体而言,它的鼓部分可能会以「罒」或者「罓」来表示,写法会有一些变化。
以下是一些使用《踏鼓》的例句:
1. 他毅然踏鼓,决定去追逐自己的梦想。
2. 我们应该鼓起勇气,踏鼓迈向新的人生阶段。
与《踏鼓》相关的组词有:
1. 踏出:迈出,开始。
2. 鼓励:激励,鼓舞。
3. 勇气:坚韧,胆量。
近义词:
1. 踏上:开始,投入。
2. 迈进:前进,行进。
反义词:
1. 步履维艰:踟蹰,犹豫。
2. 退缩:畏缩,后退。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