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踏鼓的意思、踏鼓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踏鼓的解释

亦作“蹋鼓”。古时歌舞,著革履踏行鼓上,谓之踏鼓。《周礼·春官·序官》“鞮鞻氏下士四人” 汉 郑玄 注:“鞻,读为履。鞮屨,四夷舞者所屝也,今时倡蹋鼓沓行者自有屝。”《三国志·魏志·杨阜传》:“ 洪 ( 曹洪 )置酒大会,令女倡著罗縠之衣,蹋鼓,一坐皆笑。” 明 袁宏道 《西施山》诗:“ 越王 跪进衣,夫人亲蹋鼓。买死倾城心,教出迷天舞。”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踏鼓”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多重文化内涵的词汇,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阐释:

一、作为古代乐舞形式的“踏鼓”

指一种以足击鼓为节奏的舞蹈表演,常见于汉代宫廷及民间庆典。表演者配合鼓点踏步起舞,动作刚健有力,如《西京杂记》记载的“相与连臂踏地为节”之态。此类舞蹈兼具祭祀与娱乐功能,是汉代“百戏”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早期乐舞“歌、舞、乐三位一体”的特征。

二、作为打击乐器的“踏鼓”

特指形制扁圆、需用脚踏击奏的鼓类乐器,多用于仪仗或军乐场合。其构造特点为鼓身平置于架,演奏者通过踩踏鼓面边缘控制音色,如《周礼·春官》所述“鼓人掌教六鼓四金之音声”中的“晋鼓”,后世学者考证或与踏鼓存在演变关联。

按《汉语大词典》释义,“踏”强调足部动作,“鼓”为发声器具,二字组合既保留单字本义,又衍生出动态表演与静态器物的双重文化意象。

网络扩展解释

“踏鼓”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两种主要解释,分别来源于历史记载和现代引申义:

一、古代歌舞形式

指古代表演者穿着革履在鼓面上踏步起舞的技艺。这一形式最早见于《周礼》《三国志》等典籍:

二、现代成语含义

作为成语时,其含义演变为比喻勇敢踏上征途、毫不退缩的精神:


两种解释的关联性推测:成语的比喻义可能源于古代踏鼓舞所需的节奏感和胆识,但文献中未见直接演化依据。使用时需根据语境区分具体指向。

别人正在浏览...

豻狱奥兰避雷针宾兴伯瑜尝醪朝邑处于此伏彼起大明法度点黛诋弹多昝娥眉恩怀妨害法书帖符印干草隔阳古典经济学还差含蕚韩卢逐逡和断壑谷轰轰隐隐回沓昒爽奸笑狡刻戢藏进醵九三鼎举燧夸傲蓝本兰英陇山覼举漫应髦髧绵绒墙头马上七拉八扯拳中掿沙仁心仁闻荣膴上愿神閟圣令市鬨送饯颂文太皞桐雷万叶集危冠贤东携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