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高尚严正。《东观汉记·逢萌传》:“少有大节,志意抗厉。”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材理》:“抗厉之人,不能迴挠。” 清 周亮工 《盛此公哭金冶王》诗:“其人抗厉希古,不可一世。”
(2).声音高亢,容色严厉。 唐 刘餗 《隋唐嘉话》卷上:“ 卫公 始困於贫贱,因过 华山庙 ,诉於神,且请告以位宦所至。辞色抗厉,观者异之。”《资治通鉴·梁敬帝太平元年》:“﹝ 于谨 ﹞辞色抗厉,众皆悚动。” 胡三省 注:“抗厉,举声高亢且正色严厉也。”
(3).振奋。《后汉书·窦融传》:“今 关 东盗贼已定,大兵今当悉西,将军其抗厉威武,以应期会。”
“抗厉”的汉语词典释义
“抗厉”是一个古汉语复合词,由“抗”与“厉”二字组合而成,其核心含义为刚直严正、不屈不挠。以下从语义、语用及权威辞书角度分层解析:
“性抗厉,有不可夺之志。”(《后汉书·独行列传》)
“(盖勋)抗厉威猛,人皆惮之。”(《资治通鉴·汉纪》)
“抗厉守正,不为权贵所屈。”(《宋史·忠义传》)
释为:“刚正严肃,意志坚强。”
来源: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第6卷第567页。
释为:“刚强严厉。”
来源:商务印书馆《辞源》(1983)第2册第1123页。
释为:“刚直严正。”
来源:商务印书馆《古代汉语词典》(1998)第872页。
“抗厉”以刚直不屈为核心语义,承载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气节与操守的推崇,是汉语中极具道德张力的古典词汇。
“抗厉”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多个角度解析,具体如下:
发音:kàng lì(注音:ㄎㄤˋ ㄌㄧˋ)
词性:形容词
高尚严正
指品格刚正不阿,坚守原则。例如:
声音高亢,容色严厉
形容言辞或神态激昂、严肃。例如:
振奋
表示精神或行动上的激昂奋发。例如: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汉语大辞典》或《人物志》等古籍原文。
兵戎相见捕论春月从婢寸长尺短大地回春黮黯单覂当耳边风顶注樊槻敷设覆沓栱桷观音土姑射缓土华説加非渐巧交杯嫉恨锦襜景附锦衣肉食酒所姬文驹驹开标开赞伶伶麟书离簁利足瘻管挠直为曲酿造鸟竈喷桶瓶罍七宝羹蹊磴却足染茜人语马嘶呒啥沈洁失国十清九浊时下戍转孙武梯己人吐车茵文徵明汙镘乌烟纤阿线儿小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