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锦制的帷幕。《新唐书·李蔚传》:“始, 懿宗 成 安国祠 ,赐寳坐二,度高二丈……前被绣囊锦襜,珍丽精絶。”
(2).锦鞯。 唐 曹唐 《小游仙诗》之九七:“红龙锦襜黄金勒,不是元君不得骑。” 前蜀 毛文锡 《甘州遍》词:“金鞍白马,雕弓寳剑,红缨锦襜出 长鞦 。”
“锦襜”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两种含义:
指用锦缎制作的华美帷幕,常用于装饰或遮挡。这一用法在《新唐书·李蔚传》中有记载,描述安国祠中的装饰“前被绣囊锦襜,珍丽精絶”。这里的“锦襜”强调了材质的高贵与工艺的精美。
指装饰华丽的马鞍垫,常见于唐代诗词中。例如:
该词多用于古代文献与诗词,现代汉语中已不常见。若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新唐书》或唐代诗词集等古籍。
《锦襜》是一个古代汉语词语,指的是一种华美、绣制精美的披肩或披风。它经常用于描述豪华、富丽堂皇的衣物。
《锦襜》由两个部首组成。其中,锦的部首是钅(金),襜的部首是衣(衤)。整个词共有19个笔画。
《锦襜》这个词最早见于《汉书·艺文志》中。在古代,贵族或富有的人们常常穿着锦襜来体现自己的地位和实力。
《锦襜》的繁体字为「錦襜」。
在古代,「锦襜」的写法可能会略有不同。例如,有时候会将「襜」写成「衬」,但这种写法较为少见。
1. 他穿着一件华丽的锦襜,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2. 这幅画中的女子正佩戴着一块由锦襜制成的披肩。
3. 她用五颜六色的丝线绣制了一条美丽的锦襜。
组词:绣锦、绣襜、华丽、精美。
近义词:华服、锦衣、华丽。
反义词:朴素、简陋。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