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路上的石级。 宋 范成大 《吴船录》卷上:“大略去县中平地不下百里,又无復蹊磴,斫木作长梯钉岩壁,缘之而上,意天下登山险峻无此比者。”
“蹊磴”是一个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指狭小的山路或石级小径,形容地势险要、道路狭窄的地形特征。例如宋代范成大在《吴船录》中描述登山时提到“又无復蹊磴”,说明路径险峻。
可比喻困难险阻的道路或事情,如形容人在逆境中勇往直前的精神。
宋代范成大《吴船录》卷上记载:“斫木作长梯钉岩壁,缘之而上”,佐证“蹊磴”描述的是险峻山路上需借助木梯攀爬的地形。
如需更全面的文献案例或发音细节,可参考查字典或汉典的来源。
《蹊磴》是一个成语,意思是狭窄的山路或小径。成语中的两个字分别为“蹊”和“磴”。
“蹊”字由足旁和奇旁组成,拆分之后的部首分别为“⻍”和“⺡”,它的总笔画数为13画。
“磴”字由石旁和登旁组成,拆分之后的部首分别为“⺶”和“⺕”,它的总笔画数为15画。
《蹊磴》这个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它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秦川杂记》:“有丹穴之寺,东有白鹿原,有蹊磴涉谷,有地动而天摧。”
在繁体字中,我们可以将《蹊磴》写作「蹊磴」。
在古代汉字中,写作《蹊磴》的方式可能与现代有所不同。可惜目前没有关于该成语古时候写法的具体资料。
1. 小麦收割季节到了,农民们踏上了山区的蹊磴,去劳作。
2. 这条山路实在是太陡峭了,我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翻过这座蹊磴。
组词:蹊径、蹊跷、蹊径通幽。
近义词:石阶、山路、山径。
反义词:大道、宽巷。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