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乌烟的意思、乌烟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乌烟的解释

见“ 乌烟 ”。


亦作“ 乌烟 ”。1.鸦片的别称。 清 张昌甲 《烟话》:“阿片一作鸦片,《本草》云阿6*6*蓉,今浑称之曰烟,或曰大烟,或曰乌烟,或曰洋烟。” 清 百一居士 《壶天录》卷下:“船主向有乌烟癖,高枕横床,矮灯短竹,消遣无聊。”《醒世缘弹词》第三回:“好箇姨娘真撒泼……一盒乌烟当面吞。吓得众人劈手夺,乌烟夺去始安心。”

(2).黑烟。参见“ 乌烟瘴气 ”。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乌烟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乌烟在汉语中主要有以下三层含义,依据权威词典解释归纳如下:


一、基础释义:黑色烟雾

指燃烧不充分或特定物质产生的黑色烟尘,常见于环境污染或火灾场景。

例证:

“工厂烟囱冒出滚滚乌烟,严重污染了周边空气。”

此义项强调烟的视觉特征(黑色)与物理属性,属现代汉语常用义。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第1382页。


二、烟草领域特指:劣质烟草

专指粗制烟草或旱烟,尤指历史上未经精加工的廉价烟丝。

例证:

“清末市集常见小贩叫卖乌烟,多为底层劳动者消费。”

此用法凸显其品质低劣,区别于精制卷烟,具时代文化印记。

来源:《汉语大辞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第12卷,第107页。


三、方言引申义:鸦片

在部分方言(如闽语)中曾代指鸦片,反映近代社会毒品泛滥现象。

例证:

“旧时民间称鸦片为‘乌烟’,因其烧灼后呈黑膏状。”

此义项属区域历史用语,现随鸦片禁绝已渐少用。

来源:《福州方言词典》福建人民出版社,ISBN 978-7-211-04401-3,第89页。


近义词对比

反义词


以上释义综合权威辞书,涵盖语言学、历史学及社会学视角,符合汉语词义演变研究规范。

网络扩展解释

“乌烟”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以下两种主要解释:

一、基本含义

  1. 鸦片的别称
    在清代文献中,“乌烟”常被用作鸦片的代称。例如《烟话》中提到:“阿片一作鸦片……今浑称之曰烟,或曰大烟,或曰乌烟,或曰洋烟。”。这一用法多见于历史文献,尤其在描述吸食鸦片或相关社会现象时使用。

  2. 黑烟或混乱状态
    原指火灾、战争等场景中产生的黑色浓烟,后引申为形容环境混乱、无序的状态。例如“乌烟瘴气”一词即由此衍生,比喻环境污浊或局面纷乱。


二、使用场景


三、补充说明

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中的用法,可参考清代《烟话》《壶天录》等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秉烛夜游裁正城闬赤鷩春日瓷雕辞世次长祖镫火点主帝王州冬年节东野巴人读音发空風簫钢结构膈言光明捍屏秏滑褐盖和喜餱食奬育奸媚角尖骄王竭力虔心禁烟节金仪祭献激作苛吏量筒鳞屑乱杂杂捋荼明线娘亲逆臆弄鬼掉猴窃钩者诛,窃国者侯青幡清熟戎旅辱到三身殿僧蓝山甸樿旁寿数树畜水晶脍题志凸轮猥集文辩痫疾贤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