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徵明的意思、文徵明的详细解释
文徵明的解释
文徵明(1470-1559) : 明代书画家、诗文家。原名璧,字徵明,以字行,改字徵仲,号衡山居士,长洲(今江苏吴县)人。贡生。官翰林院待诏,辞归。工行草书,清俊秀雅,与祝允明、王宠并称“吴中三家”。擅画山水,苍润秀雅,亦工人物、花卉。与沈周、唐寅、仇英并称“吴门四家”。诗文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有《万壑争流图》等存世。著有《甫田集》。
词语分解
- 文的解释 文 é 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灿若文锦。 刺画花纹:文身。 记录语言的符号:文字。文盲。以文害辞。 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文凭。文艺。文体。文典。文苑。文献(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
专业解析
文徵明(1470-1559),初名壁,字徵明,后以字行,更字徵仲,号衡山居士,明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其名释义如下:
一、姓名字义解析
-
「文」
姓氏,源于周文王支庶,象征礼乐教化。《说文解字》释:「错画也,象交文」,引申为文明、文德。
来源: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影印本。
-
「徵」
本义为召、验。《说文》:「徵,召也」,含显扬、征验之意。其号「徵明」寓「以文明德行彰显于世」。《论语·八佾》「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即用此义。
来源: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
「明」
会意字,从月从囧(窗牖),表光明、睿智。《易·系辞》:「悬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喻才德昭著。
二、艺术成就定位
文徵明为「吴门四家」(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与「明四家」之一,其名在艺术史中象征:
三、文化符号意义
「文徵明」三字在汉语语境中已超越人名,成为:
- 文人画典范:代表诗书画「三绝」的士大夫艺术理想。
- 道德象征:据《明史》载其「为人和而介」,拒宁王聘,彰显文人气节。
来源:《中国绘画通史》王伯敏著;《明史·卷二百八十七》中华书局。
四、权威工具书释义
《辞海》(第七版)定义:
文徵明:明书画家。工行草,精小楷,擅山水,创「细文」体;弟子陈淳、钱穀等承其风,形成「吴门派」主力。
来源:《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参考资料
- 许慎. 《说文解字》. 中华书局.
- 张廷玉. 《明史》. 中华书局.
- 王伯敏. 《中国绘画通史》.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中国美术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 《辞海》(第七版). 上海辞书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岁后以字行,更字徵仲,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明代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苏州)人,是集画家、书法家、文学家、鉴藏家于一身的文化巨擘。
一、生平与字号
- 早年经历:出身仕宦之家,祖父文洪为举人,父亲文林为进士。幼年曾因发育迟缓,11岁才会说话,但天赋显露后被家族寄予厚望。
- 科举坎坷:26岁至53岁间十次应举均落第,54岁经推荐以贡生身份任翰林院待诏,四年后辞官归乡,潜心书画创作。
- 晚年成就:晚年筑“玉磬山房”,以翰墨自娱,直至90岁高龄仍创作不辍,如89岁所书《兰亭序》展现老成笔力。
二、艺术成就
- 绘画
师承沈周,擅山水、兰竹、人物等,风格细谨与粗简并存。代表作《真赏斋图》《绿荫草堂图》等,与沈周、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吴门四家),共创“吴派”。
- 书法
工行草,清俊秀雅,与祝允明、王宠合称“吴中三家”。晚年书风稳重,故宫博物院藏《书札册》为其尺牍精品。
- 诗文
诗宗白居易、苏轼,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著有《甫田集》。
三、历史地位
文徵明被誉为“四绝全才”,诗文书画无一不精,是继赵孟頫之后又一艺术集大成者。其艺术影响延续至清代,弟子私谥“贞献先生”。他的创作融合江南文人雅趣,成为明代吴门文化的代表性人物。
别人正在浏览...
悲诧表率冰罗博闻多识蚕花残日赤壁丑态百出棰策绌遣辞满耽思灯捻砥节厉行弟徒兜夫帆幅反事烦芜飞草工业配置狗鱼管城颖过曲还肉回歌缄封椒墀介吝浄发崌山恇弱礼爱连宵撩洗沥霤禄赐略逊一筹络丝履组冒占马蹄谬托知己南阳盘缘蒲博峭深齐紫三式塞耳僧鞋菊色养纱帽圆领升降机述咏秃满妄庸哮喘萧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