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举口的意思、举口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举口的解释

(1).犹众口。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音辞》:“如此之类,举口皆然。”

(2).张口。《西游记》第四七回:“你不曾举口,怎么就吃了?”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举口"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众人一致的称誉或共同述说,强调多人观点或评价的高度统一性。以下是基于权威汉语词典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1. 众人齐声称赞(动词性)

    指多人异口同声地表达赞扬或认同。

    例证: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释为:“犹众口,异口同声。”如“举口称贤”即众人一致称道贤能。

    来源:详见《汉语大词典》第5卷,第1273页。

  2. 共同的言论或评价(名词性)

    引申为群体形成的统一意见或舆论。

    例证:

    《辞源》(商务印书馆)注解:“举,全也;举口谓众口一词。”

    来源:详见《辞源》(修订本)第三册,第2491页。


二、语义特征


三、典型用法

  1. 古籍用例

    《后汉书·李固传》载:“天下举口,喁喁属望。”意为天下众人一致寄予厚望。

  2. 成语关联

    与“举口交赞”“众口一词”近义,均强调舆论的一致性。


四、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释义链接:汉语大词典数据库(需订阅访问)。

  2.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释义链接:商务印书馆词书平台(检索“举口”条目)。

  3. 《辞源》(第三版)

    纸质版详见商务印书馆出版,ISBN 978-7-100-11526-0。


“举口”承载汉语中对集体声音的凝练表达,其释义与用例均彰显古代汉语重视群体共识的文化特征。如需深入考据,建议查阅上述权威辞书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

“举口”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主要包含以下两方面:

1. 众口(指众人的言论或共同发声)

该义项源于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音辞》中的例句:“如此之类,举口皆然”,意为“类似这样的情况,众人都是如此说”。这一用法强调群体性表达,多用于描述某种普遍性现象或观点。

2. 张口(字面动作)

例如《西游记》第四七回中“你不曾举口,怎么就吃了?”,此处指“张开嘴巴”的动作。这种用法更侧重于具体的肢体语言,常见于古典文学作品。

补充说明

别人正在浏览...

饱雨背靠背辨悉禀粹璧玉憯怛豺狼成性辞去匆猝措办待对打业钱登御斗枢斗粟尺布工作台狗蹦子归亲故世顾主贺监轰礮话材黄石老偟暇鹄羹回想教授家殷人足久怀酒席镌石君子不器黎布輘轹龙鬼蛇神龙师洛蜀门插关儿麪板密谈平地邱井遒雅曲巷荣落视生实心眼儿十因守寸鼠苗苏黎世俗医条裙停阁土岗途轨蓊秽遐陟西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