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犹众口。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音辞》:“如此之类,举口皆然。”
(2).张口。《西游记》第四七回:“你不曾举口,怎么就吃了?”
“举口”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主要包含以下两方面:
该义项源于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音辞》中的例句:“如此之类,举口皆然”,意为“类似这样的情况,众人都是如此说”。这一用法强调群体性表达,多用于描述某种普遍性现象或观点。
例如《西游记》第四七回中“你不曾举口,怎么就吃了?”,此处指“张开嘴巴”的动作。这种用法更侧重于具体的肢体语言,常见于古典文学作品。
《举口》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它原指说话,后来扩展为指发表议论、表达观点的意思。
《举口》一词由“立”和“口”两个部首组成。按照笔画的数目,其中“立”有5画,“口”有3画。
《举口》这个词来源于中国古代的文化和社会背景。古人认为言语是一种表达思想、交流情感的重要方法,因此用“举口”这个词来指代说话的行为。
《举口》的繁体写法为「舉口」。
在古代,中文的书写方式有所不同,所以《举口》的写法也有一些变化。例如魏晋时期的古文字形写为「舉口」,而汉朝的古文字形则为「擧口」。
1. 他充满信心地举口发言,让在场的人都佩服不已。
2. 在这个自由的社会,每个人都有权利举口表达自己的观点。
1. 举目无亲
2. 举手投足
3. 举止大方
1. 言谈
2. 说话
3. 议论
1. 闭口
2. 缄口
3. 沉默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