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停搁 ”。1.犹搁置。《朱子全书》卷十四:“言於怒时,且权停阁这怒,而观理之是非,少间自然见得当不当怒。” 明 张居正 《与楚抚赵汝泉言严家范禁请托》:“但有如前所云者,幸即为擒治;其所请嘱,无问于理可否,悉从停阁。”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钱穀·仓收陋弊》:“停阁仓收,此仓蠹之为害也。”
(2).停留耽搁。《水浒传》第二十回:“今夜月色必然明朗,你便可回山寨去,莫在此停搁。”
停阁(tíng gé)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历史语境的动词短语,主要含义为搁置、滞留,特指官方文书或事务未及时处理的状态。以下从权威辞书及古籍用例角度解析其详细含义:
搁置公务
指官府文书、政令等因故未能及时执行或批复,处于积压状态。《汉语大词典》明确释义为“搁置”,强调其行政场景中的被动滞留属性。
例:
《后汉书·刘陶传》:“州郡忌讳,不欲闻之,但更相告语,莫肯公文。徒设榜告,悬赏购募,虚张功费,而功不副。停阁委积,伤败未弭。”
(此处指灾情奏报被地方官员刻意搁置,导致赈灾延误。)
引申为拖延不决
在非行政语境中,可泛指事务、计划等被长期拖延。明代《字汇》释“阁”为“止而不行”,与“停”复合后强化中止义。
二字同义复用,构成并列式复合词,凸显人为导致的停滞状态。
该词属古代公文用语,多见于史书与奏议文献,反映官僚制度中的行政积弊。现代汉语已罕用,但研究历史文献时仍需准确理解其义。
主要来源:
提示:若需查阅古籍原文,可访问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或国学大师数据库(链接有效性需实时验证)。
“停阁”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综合解释:
1. 基本释义
即“停搁”,指搁置、暂停处理。例如古代公文中暂停执行某项政策,如《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宋熙宁年间“青苗本钱,权行停阁”。
2. 具体用法
3. 引申含义
朱熹在《朱子全书》中提出“权停阁这怒”,指情绪控制时暂停愤怒以理性判断,体现哲学层面的应用。
注意:该词现代使用较少,多出现在古籍或历史文献中。如需具体例句或完整文献出处,可参考汉典、查字典等来源。
奥竈白雪难和榜上无名保人诐贼雠古鹑悬东坡书院敦圉方材法云凤念浮缛搞惦皋契公功贯绝官收骨笃贵卖贱买憨头憨脑毫不迟疑合愿话长说短黄稼佳茗蹇驴解表节制静艳近海积润廐尹鵾翔困约婪尾銮坡曼丘蜜的支起今青霄路凄悦僧正慎容失闪霜标水亭罎子铁门限笔托葬途穷日暮为期不远蜼彝无蒂无捻指无期别鲜薧纤弯小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