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封事的意思、封事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封事的解释

(1).密封的奏章。古时臣下上书奏事,防有泄漏,用皂囊封缄,故称。《汉书·宣帝纪》:“上始亲政事,又思报大将军功德,乃復使 乐平侯 山 领尚书事,而令羣臣得奏封事,以知下情。”《后汉书·明帝纪》:“於是在位者皆上封事,各言得失。” 李贤 注:“ 宣帝 始令羣臣得奏封事,以知下情。封有正有副,领尚书者先发副封,所言不善,屏而不奏。后 魏相 奏去副封,以防拥蔽。”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奏启》:“自 汉 置八仪,密奏阴阳,皂囊封板,故曰封事。”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四凶》:“ 磻叟 莅事未终考秩,抛官诣闕上封事,通义 刘公 引为羽翼,非时召对数刻, 磻叟 所陈,凡数十节,备究时病。” 清 朱彝尊 《兴化李先生清寿》诗:“曾闻过江上封事,神人观听交欢忻。”

(2).封禅。《史记·封禅书》:“诸儒生既絀,不得与用于封事之礼,闻 始皇 遇风雨,则讥之。”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封事”是古代政治文书的一种形式,其含义可从以下两个层面解析:

一、核心含义:密封的奏章

  1. 功能与形式
    臣子向皇帝上书时,为防止内容泄露,将奏章装入黑色丝织口袋(皂囊)密封,称为“封事”。这种制度始于汉宣帝时期,旨在保护进谏者的隐私,如《汉书·宣帝纪》记载群臣通过封事“以知下情”。

  2. 历史演变
    最初封事有正本和副本,尚书官员会先拆阅副本,若内容不妥则不予呈递。后经魏相建议取消副本,避免信息被截留。

  3. 文学例证
    杜甫《春宿左省》中“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即指次日需呈递密奏,体现其重要性。

二、延伸含义:封禅礼仪

在《史记·封禅书》中,“封事”亦指帝王祭祀天地的封禅仪式,但此用法较为少见,多与奏章含义区分。

“封事”主要指古代机密奏章制度,兼具政治沟通与保密功能,是研究古代行政文书的重要对象。其封禅含义需结合具体文献语境理解。

网络扩展解释二

封事,这个词意思、拆分部首和笔画: 封事一词是指以书信、公函等形式表达感情、纪事、请示或索要等事宜的行为。它由汉字“封”和“事”组成。其中,“封”字的部首为寸,共有4画;“事”字的部首为亻,共有8画。 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 “封事”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尤其在封建社会中,封事被广泛使用。在繁体字中,封事可写作“封事”。而在古代的汉字写法中,字形可能略有变化,但整体含义和用法保持一致。 例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例句:他写了一封封事,表达了他对领导的感谢之情。 组词:封信、信封、封文、文封 近义词:公函、信件 反义词:收事、收信 希望以上信息对你有所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奥林匹亚弁辰鄙于不屑苍郁晨膳楚辞赐绯丹良盗伙道任牒辟掇蜂放粥枌橑恭谦构词鸿题毁罚混话见象减字木兰花交护集材寄附赆礼可愍课题晜弟昆山之玉临篇狸藻鹿蹊盲干棉菸暮云春树内刑驽孱怕死乾槁期服启航清东陵沁人心肺容采身教尸解诗声述奏素石特任涕喷头伏拖绣球沃地响鞭县令县尉小民萧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