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水生藻类植物名。又名马藻。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八·水藻》:“水藻,叶长二三寸,两两对生,即马藻也。”
(2).泛指水生藻类植物。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当中一只透明的玻璃缸,几条金鱼在水藻里悠然游漾。”参阅 清 吴其濬 《植物名实图考·水草·藻》。
关于“水藻”的词义解释如下:
学名定义
指水生藻类植物,特指叶长2-3寸、两两对生的马藻(学名:Myriophyllum)。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其形态特征,曹禺在《北京人》中描述金鱼游弋于水藻间的场景,印证其常见于水生环境。
广义泛称
可泛指所有淡水或海水中的藻类植物,如绿藻、蓝藻等,这类植物无根茎叶分化,通过叶绿素进行光合作用。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藻类分类或古籍原文,可查阅《本草纲目·草八·水藻》或现代水生植物图谱。
《水藻》是一个汉字词语,常用于形容水中生长的植物。这些植物多为绿色,含有叶绿素,并且通过光合作用进行能量合成。在水中生长的水藻有着重要的生态作用,能够促进水体的氧气增加,维持水质的平衡。
根据汉字的拆分原则,可以知道《水藻》这个词的部首是「水」,为水字底部偏旁。这个词共有12个笔画。
《水藻》一词源自古代汉语,最早出现在《周礼·春官宗伯·大司马》中。在繁体中,「藻」字被写作「藻」。
古代汉字中,「水藻」一词的写法有所不同。在甲骨文中,「水」字由两个波浪线组成,表示水的液体状态。而「藻」字是由草字上部的「艹」结构和下部的「早」相结合,表示生长在水中的植物形态。
1. 这个池塘里的水藻长势良好,说明水质很好。
2. 我们经常在这个湖边捕捉到各种水藻。
组词方面,与「水藻」相关的词汇有:
1. 水生植物:指在水中生长的植物。
2. 藻类:指种类繁多的水生有机体,如海藻、河藻等。
与「水藻」有类似含义的近义词包括「水草」、「水生植被」等。而与「水藻」相对的词语可以是「陆生植物」。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