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杖击;敲扑。《资治通鉴·梁简文帝大宝元年》:“ 钱塘 褚冕 ,以 会理 故旧,捶掠千计,终无异言。” 宋 沉括 《梦溪补笔谈·权智》:“拽下械繫捶掠,极其苦楚。”《续资治通鉴·宋理宗景定元年》:“ 蒙古 命都元帅 耨埒 所过勿捶掠官吏。”
捶掠
指古代刑讯中捶打拷问的行为,属复合词,常见于法制史文献。
一、字义分解
捶(chuí)
来源:《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
掠(lüè)
来源:《古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2016年版)
二、复合词释义
“捶掠”指以棍棒击打身体逼取口供的酷刑,属古代司法审讯手段。
例:《史记·酷吏列传》载“劾掠治,责服”,张守节正义注“捶掠,谓捶击而笞掠之”。
来源:《史记》中华书局点校本
三、历史语境
盛行于秦汉至明清,常见于狱讼记录:
来源:《唐律疏议》(法律出版社,1999年校注本)
四、现代规范
当代法律严禁刑讯,《刑事诉讼法》第56条明令禁止“以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证据”。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23修正版)
同义词辨析
来源:《辞源》(商务印书馆,2015年修订版)
参考资料(基于权威辞书与古籍)
注:古籍原文无网络链接,可通过图书馆或学术数据库(如中华经典古籍库)查证
“捶掠”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捶掠”指用棍棒等工具进行杖击或敲打,常用于古代刑罚或暴力行为中。例如《资治通鉴》中记载的“捶掠千计”,即指通过反复杖击逼供或惩罚。
词义构成
历史用例
该词多见于古籍,如:
该词多用于描述古代刑罚或暴力场景,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若需比喻性表达(如“打击敌对势力”),需结合上下文明确语义。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体用例,可参考《资治通鉴》《梦溪补笔谈》等原始文献来源。
爱非其道按需分配椑柹鞭箭不测之忧簿録参贰参同昌时承泣达戈纹道副地物繁絃废阁凤泊鸾漂妇政纲网胳膊拧不过大腿钩擿孤云野鹤皓质潢潦昏疲佳兵鉴衷夹壮劲猛阔气烂游拉三扯四李白桃红裂素淩波吏用卖冰马嚼菜末篇牛郎星清矫鹊垆曲解取受荣军荣启期上赏失脱虱子松江银讼声泰帝忘生舍死王杨卢骆碨磊闻风远扬洿邪霞举贤才君子衔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