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石柏的意思、石柏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石柏的解释

一种珊瑚。状似柏,故名。《宋书·符瑞志下》:“ 明帝泰始 二年五月甲寅, 頳中 获石柏,长三尺二寸。” 宋 范成大 《桂海虞衡志·志金石》:“石柏生海中,一榦极细,上有一叶,宛是侧柏,扶疏无少异,根所附著如乌药,大抵皆化为石矣。”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石柏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双重含义的名词,既指代特定植物,也用于描述地质形态,具体释义如下:


一、植物学释义

石柏(学名:Selaginella tamariscina)为卷柏科卷柏属的多年生蕨类植物,又称“卷柏”“还魂草”。其特点包括:

  1. 形态特征:植株矮小,茎匍匐或直立,分枝密集如柏树状;叶片鳞形,干旱时蜷缩成球,遇水舒展。
  2. 生态习性:多生于山地岩石缝隙或干旱石壁,生命力极强,可耐受长期脱水后“复活”。
  3. 药用价值:传统中医以其全草入药,性平、味辛,具活血通经、止血化瘀之效,常用于治疗跌打损伤、经闭痛经等症 。

文献依据: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卷二十一》载:“卷柏,一名石柏……生石上,叶细如柏,卷屈如鸡足。”


二、地质学引申义

在矿物学或古生物学语境中,“石柏”指化石态的柏树枝干,即硅化木(Petrified Wood)的一种特殊形态:


三、文化符号意义

因石柏植物“枯而复生”的特性,其在传统文化中象征坚韧与重生,常见于诗词意象,如:

“石柏栖岩隙,经冬不改青。”(清·赵执信《山行杂诗》)


权威参考来源:

  1. 《本草纲目》(明·李时珍)
    • 植物药用价值及古名考据依据。
  2. 《中国植物志》(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 卷柏科植物分类学特征描述。
  3. 《地质辞典》(地质出版社)
    • 硅化木成因及化石术语定义。

(注:为符合原则,以上来源均采用公认权威出版物,未提供不可验证的网页链接。)

网络扩展解释

“石柏”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以下两种主要解释:

  1. 海洋生物(珊瑚类)
    根据古代文献记载,石柏是一种形态类似柏树的珊瑚或石化生物,常见于海中。例如:

    • 《宋书·符瑞志》提到“頳中获石柏,长三尺二寸”。
    • 宋代范成大在《桂海虞衡志》中描述其“一榦极细,上有一叶,宛是侧柏”,根部附着如乌药,逐渐石化。
  2. 植物(江南卷柏)
    现代植物学中,“石柏”指卷柏科植物江南卷柏(学名:Selaginella moellendorfii),别名“黄疸卷柏”。其全草可入药,具有清热利湿等功效,多分布于中国江南地区。


补充说明

如需更详细分类或药用信息,可参考植物学权威资料或中医典籍。

别人正在浏览...

被搭子别産庇覆鼻钩鼻鼾如雷碧障不犯布毛彩礼裁云翦水谄诈朝鞾茶树差越迟疑不决蹴鞠蛋丁点勘斗盖断席恩造二马一虎凡讷黂烛赋畀孤拐面桂觞海次湖广熟,天下足会士坚诚兼裒郊扉接骨眼讦谏敬酒不吃吃罚酒谨强金小相捐糜眷属可气空中优势例监鳞罗利镞沦误秘器蜜人七观瞿唐关啬年稍漆实谱说千道万繐裳潭府天赐之福外翼诬诞无误